七一社區        注冊

為民族解放犧牲,為民主進步開路

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3】

2015年08月10日08:2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為民族解放犧牲,為民主進步開路

  國民政府抗戰中的失利,敗在軍事上,也敗在政治上

  理論周刊:與共產黨抗日力量迅速壯大、抗日貢獻迅速增長相對應,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屢戰屢敗,除了軍事實力原因以外,還有其他的解釋嗎?

  徐焰:當年中國抗戰的目的,不是單純的“打日本”,還要蕩滌腐朽的舊制度的污泥濁水,從而促進社會進步,因而從宏觀的角度看抗日戰爭史,就不能單純地使用軍事行動這一種維度,單純計算誰在抗日陣營中擁有的兵力多和武器好,而要用進行民族、民主革命雙重任務的兩種維度來衡量。除了看抗擊日軍的數量外,還要看誰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當年中國進行的抗日戰爭,主要是以國民黨和共產黨這兩支最大的政治力量共同進行的,戰爭的進程和勝利本來為兩黨的發展都提供了機會,只是國民黨因其自身腐朽失去了人心也失去了機會。國民黨當局在抗戰時的最大歷史錯誤,便是拒不進行社會改革並加重民眾痛苦,當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曾感嘆,政府視民眾如草芥,民眾便視政府如仇讎。

  理論周刊:能具體一點嗎,比如說?

  徐焰:若從抗擊日軍的表現看,國民黨軍的許多將士確曾浴血奮戰,但其高層卻存在著許多指揮笨拙和腐敗無能的現象,正面戰場的會戰多數失敗也有這方面的主觀原因。若是從中國社會進步的角度考察,國民黨當局更有負人民希望。在上世紀30年代法西斯思潮興起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局卻同納粹德國結成非常密切的關系,並學習其法西斯統治方式。那時國民黨軍隊主要聘請德國軍事顧問和購買德械裝備,在日本侵華時還讓德國居中調停,直至1941年因希特勒承認汪精衛偽國民政府而與重慶斷交才中止了往來。國民黨當局拋棄了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沿襲了封建專制主義的許多傳統,又與法西斯主義相結合而形成了新專制主義。在抗戰期間,國民黨當局不給其他政黨以合法地位,實行特務統治,導致各階層進步人士(包括國民黨內的部分開明者)在抗戰期間便掀起了“反獨裁、要民主”的運動。

  比如說,在整個抗戰期間,國民黨當局不僅不進行社會改革,不改善民生,當權者還大發國難財。蔣介石提倡“新生活運動”時號召不抽煙、不喝酒,力戒貪污,然而己不正焉能正人?他的親屬和心腹的極度腐化造成上行下效,利用外戰消滅和排斥異己更激起內爭不息。“前方吃緊,后方緊吃”和“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諷刺之詞,可謂當時的社會對國民黨當局最流行的諷刺。

  比如說,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國民黨當局搭上美英戰車,雖停止了對日謀和的試探,大后方腐化之風卻急劇滋長。如蔣介石的連襟孔祥熙、內兄宋子文相繼主管國家財政借機自肥,而“孔二小姐”(孔祥熙、宋靄齡之女)則以走私暴富,賣官鬻爵,連孫連仲升任上將軍銜也要向她疏通。著名經濟學者馬寅初公開譴責蔣介石“不是民族英雄,而是家族英雄”,結果被關進了上饒集中營。蔣介石的愛將湯恩伯因在南口抗日打過硬仗一時全國有名,然而他在管轄河南時民謠有“河南四殃:水、旱、蝗、湯”之稱,豫籍參政員在國民參政會上又稱以“湯”害民最甚。當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回憶,他接到控告湯恩伯部掠奪民財、民田、民女的狀紙都厚達盈尺,而蔣介石卻放縱這個心腹愛將。

相關新聞

盤點:歷史上九對擁有兄弟關系的著名共產黨人(組圖)

空軍王牌飛行員中的“潛伏者”

從《西行漫記》中彭德懷身世說起

手跡:朱德彭德懷給程潛閻錫山的電報

中共“36位軍事家”中有11位為革命壯烈犧牲(組圖)

盤點:解放戰爭期間起義的15位國民黨高級將領

萬裡與毛澤東等歷任中共中央領導人珍貴合影(組圖)

>>參與有獎知識競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