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中國迎賓禮儀60年之變遷【2】

馬保奉

2015年10月12日08:2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文革”時期:干擾與改進

新中國成立之初,在特定的國際、國內環境下,迎送國賓禮儀,投入了過量時間、精力、人力、物力、財力,這種大操大辦的做法,造成了浪費,滋生了形式主義和繁文縟節,因而引起中央注意。遵照毛澤東指示,在周恩來指導下,自“文化大革命”前的1964年起,外交部對迎賓禮儀進行了一些改進,如不再為國賓來訪安排群眾歡迎大會﹔群眾夾道歡迎規模適當壓縮﹔取消機場講話,為節約領導人和國賓時間,儀仗隊停止進行分列式表演(1983年8月恢復)﹔外賓參觀時不再組織群眾迎送等。不過,這種禮賓改進勢頭,很快被“文化大革命”打亂,一些正常的迎賓規矩,在“破四舊”的口號下,被當成“資產階級腐朽貨色”予以取消,例如國際上普遍接受的鳴放禮炮歡迎禮儀,從“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初即被迫停止(中國1961年起開始為來訪國賓鳴放禮炮,至1966年廢除,又於1983年3月恢復)。同時,又號召“立四新”,到處懸挂毛主席像,把毛主席語錄作為珍貴禮品送給外賓,要求對外場所都要呈現“文化大革命”新氣象和革命風貌。在極左思潮的驅動下,外交部在1966年9月29日規定,參加接待外賓的工作人員:“男同志一律不准穿西服﹔女同志一律不准穿旗袍,不穿高跟鞋,不抹口紅,不戴首飾,不燙發,不拿純裝飾用的手提包等”。

1967年,首都青年在天安門前表演非洲舞蹈,歡迎卡翁達總統

1967年6月,贊比亞總統卡翁達及夫人應邀來訪。這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第一位外國元首來訪。接待國賓的禮儀活動,毫無例外地凸顯出濃厚的“文化大革命”色彩。應贊方要求,我方派出專機,赴巴基斯坦接送卡翁達總統一行,令客人更想不到的是,機組人員除了做必要服務外,還在專機上為客人表演歌頌毛主席的文藝節目,向贊方客人贈送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語錄》。更令客人想不到的是,機場歡迎儀式,安排紅衛兵向客人獻花,同時也獻上《毛主席語錄》並當場背誦。軍樂隊演奏兩國國歌,取消了常見的鳴放禮炮禮儀。卡翁達總統檢閱的是陸、海、空軍以及民兵、紅衛兵組成的“五軍”儀仗隊,與3000名載歌載舞的群眾隊伍見面,數十萬群眾從東單到釣魚台國賓館街道兩旁夾道歡迎。歡迎宴會廳主席台正中懸挂毛主席畫像(一向是懸挂兩國國旗),而把中贊兩國國旗挂到主席台對面。贊比亞貴賓對中國十分友好,未在意中方那些非常規的“禮儀”安排。

對“文化大革命”極左做法,多數人在思想上還是有抵觸情緒的。1972年12月,外交部召開全國外事工作會議。周恩來在極為困難的時期,果斷採取措施遏制外交系統的混亂。外事會議檢討了當時禮賓接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如大國沙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弄虛作假以及禮儀繁瑣、鋪張浪費等現象。根據周恩來的指示,會議就改進禮賓接待工作制定了文件,並於當月經中央批准。文件指出,鑒於接待任務日益繁重,必須進行改革和簡化。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冬季來訪,減少機場迎賓群眾數量至3000名-4000名(原5000名-10000名),在天安門前夾道人數減至4萬-5萬(原10萬)。冬季,除天安門廣場外,不再組織夾道歡迎。

次年,即1973年中國接待來訪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共8起,其中冬季2起,未組織夾道歡迎,而1974年接待外國元首、政府首腦5起,均未組織夾道歡迎。1975年,朝鮮金日成主席來訪,組織了群眾夾道歡迎。1986年10月,英國女王來訪,也曾組織群眾夾道歡迎。不過,總體來說,自1979年起,我國已基本停止群眾夾道歡迎的做法。

推薦閱讀


毛澤東何以缺席中共六大卻當選中央委員

盤點:毛澤東一生中愛讀的8部書

組圖:歷屆中共中央領導人在閱兵式上的珍貴照片

緬懷開國上將宋時輪:早年三次擊退日軍圍剿 曾主持軍事科學院工作28年

哪位開國上將曾是資深的“潛伏”者

陳雲當選恢復重建后的中央紀委第一書記經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