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抗戰時期奔赴三晉大地的文化團體【2】

王宇新

2016年05月05日08: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魯藝木刻工作團

  1938年10月,魯藝木刻工作團組建成立。團長胡一川,主要成員有羅工柳、彥涵、華山等。11 月,該團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宣傳部長李大章帶領下,渡過黃河,越過敵封鎖線,翻過太行山來到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開展木刻宣傳工作。

  魯藝木刻工作團渡過黃河后,首先抵達晉西北,在那裡舉辦了多次木刻作品展覽,與當地的木刻工作者召開座談會進行交流。之后又轉戰太行抗日根據地,在長治出版了美術專刊。從晉西到太行,木刻工作團共舉辦過7次展覽會和4次座談會,但是這個時期的作品在內容與技巧、表現方式和題材等方面,都與現實生活和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有著一定差距,所以不易被人接受。經過不斷地深入群眾,吸收敵后抗日斗爭的鮮活事例,木刻工作團創作出很多符合群眾要求的作品,如胡一川的《太行山下》、華山的《王家庄》、彥涵的《張大成》等連環畫小冊子,使木刻藝術在走向民族化、大眾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1939年初,魯藝木刻工作團到達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武鄉后,創辦了《新華日報•華北版》副刊《敵后方木刻》,為報紙刻制插圖,創作故事連環畫。年底,朱總司令與文藝工作者座談時,說到文藝工作落后於生產斗爭需要的情況。他拿出日本人利用中國傳統的判官圖制作的《審判》,指出敵人都在利用中國民間的傳統形式做宣傳,而我們的藝術卻是“筆杆趕不上槍杆”。這次談話之后,木刻工作團採用民間傳統的年畫形式,在1940年春節來臨之際,制作了一批反映軍民生產生活的年畫。胡一川創作的《軍民合作》,彥涵的《保衛家鄉》《春耕大吉》,楊筠的《努力織布,堅持抗戰》,羅工柳的《積極養雞,增加生產》等,都成為年畫中的精品。木刻工作團的同志們一面進行新年畫創作,一面籌辦印年畫的工作。新年畫主要是表現敵后的斗爭和生產。為了趕時間,他們用舊牌匾來代替印年畫的案板,用磚頭來代替壓紙用的鋼版,后來發展到用木柱和夾板來代替,既簡便經濟,又牢固精確。工作團的同志們邊刻畫邊印刷,每天都突擊到深夜。年畫剛一印出,就被當地百姓搶購一空。

  1940年2月8日,朱德在武鄉縣下合村召集了晉東南文協座談會,再次號召藝術工作者的筆杆子要跟上槍杆子,要用筆杆子創作出有助於抗戰的作品來。這年春季,晉東南根據地發生嚴重旱災,糧食也異常短缺,工作團隨前方魯藝遷移到下北漳。此時工作團的編制有所擴大,成立了木刻工場。同年5月,敵人進行搶糧“掃蕩”。之后,胡一川帶領工作團大部分同志去冀南開展木刻工作。留下彥涵擔任工場場長,帶領艾炎、黃山定、古達等同志繼續堅持刻印工作。

頻道精選


毛澤東曾贊揚哪位元帥“救了黨救了紅軍”(組圖)

鄧小平對美外交思想的戰略與原則

劉少奇參加並籌劃中共七大 作出哪些重要歷史性貢獻

哪位上將26歲就擔任紅四軍軍長 陳毅對他贊口不絕

毛澤東曾向哪位大將“借寶”(組圖)

賀龍女兒賀曉明談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20周年(視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