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抗戰時期奔赴三晉大地的文化團體【3】

王宇新

2016年05月05日08: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作家戰地訪問團

  1938年3月27 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簡稱“文協”。1939年6月,“文協”決定成立作家戰地訪問團。王禮錫擔任團長,成員有宋之的、葛一虹、楊騷、楊朔、葉以群、羅烽、白朗、袁勃、陳曉南、李輝英、張周、方殷等13人。6月14日,“文協”在重慶生生花園為作家戰地訪問團舉行出發儀式,王禮錫在告別詞中說:“我們這支隊伍就叫‘筆游擊隊’吧,我們感到責任重大,但我們絕不辜負全國人民的重托!”

  6月18日,作家戰地訪問團從重慶出發,到西北戰場和晉東南訪問,5個月后返回重慶。他們在被稱為“黃河屏障”的中條山裡艱辛跋涉,時值酷暑季節,他們不斷地行軍、開會講演、訪問、搜集材料,這對當時看來有些文弱的“書生們”的確是一種挑戰。作為團長的王禮錫比別人更為繁忙、緊張,白天忙於處理各種事務,晚上還要抽出時間寫“筆征日記”,在香港《星島日報》上連載。8月18日,在山西絳縣東官庄訪問“紅槍會”后,王禮錫突發疾病,由於山區缺醫少藥,條件惡劣,輾轉幾天后,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在洛陽逝世。

  9月5日,訪問團又一次渡過黃河,來到山西長治、長子等地,但部分人員由於身體原因返回,留下來的人員后經平順、潞城、黎城來到武鄉。10月底,葉以群、楊朔、袁勃來到八路軍總部駐地,被安排到下漳村。他們除了自己寫作,還和部隊或地方上的一些愛好文藝的青年們一起創辦文藝刊物。11月1日,八路軍總司令部、野戰政治部的華北新華日報社為他們組織了歡迎會,朱光、龔澎、何雲、陳克寒、李伯釗、孫泱等人與他們進行了座談。11月28日,“文協”晉東南分會正式成立。這是“文協”在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立的第一個分會,也是作家戰地訪問團出發后的重要成果之一。

  分會成立后約半個月,葉以群因事離開武鄉回到大后方,楊朔、袁勃則留在前線,他們辦刊物、編書籍,並建立了部隊文藝小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由於作家戰地訪問團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搜集寫作材料,因此,從前線返回大后方之后,成員便紛紛按照最初的計劃,寫出了大量的作品,大部分作家的創作實績都超過了原定計劃。這些作品以鼓舞民眾抗戰信心為主題,一方面主要表現前方戰士和戰地民眾抗戰必勝的樂觀信念﹔另一方面是記載敵人的殘酷暴行,揭示侵略者的失敗命運。這一系列作品,把山西抗戰初期全民奮起抗爭的真實場景生動地展現出來。

頻道精選


毛澤東曾贊揚哪位元帥“救了黨救了紅軍”(組圖)

鄧小平對美外交思想的戰略與原則

劉少奇參加並籌劃中共七大 作出哪些重要歷史性貢獻

哪位上將26歲就擔任紅四軍軍長 陳毅對他贊口不絕

毛澤東曾向哪位大將“借寶”(組圖)

賀龍女兒賀曉明談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20周年(視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