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抗戰時期奔赴三晉大地的文化團體【4】

王宇新

2016年05月05日08: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新華社華北總分社

  為了在廣闊的華北戰場上開辟一塊緊密配合軍事斗爭的新聞陣地,1938年秋季,黨中央決定在晉東南創辦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報———《新華日報·華北版》。12月,何雲率領原《中國人報》的部分人員,以及他從西安帶來的部分新聞工作者和十幾個印刷工人,帶著一台老式鉛印機,到了山西沁縣南部,著手籌備《新華日報·華北版》的創辦工作。10月19日,新華社華北總分社在武鄉縣大坪村正式成立,后來遷到安樂庄村。新華日報社社長、總編輯何雲兼任總分社社長兼總編輯,副社長兼副總編輯陳克寒兼任總分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報社與通訊社是兩塊牌子一套機構,由報社編輯科(后由電訊科)肩負起向延安總社發送新聞稿的任務。

  新華社華北總分社,是華北敵后新聞通訊的總機關。華北所有報紙的新聞稿,均採用“華北新華社”或“新華社華北分社”的電頭向延安新華總社和華北各抗日根據地播發。報社全體成員,不僅編輯、排版、校對、印刷、發行《新華日報》,也同時將華北前線的新聞稿件,以“新華社華北分社”的名義,用電台向國統區的新聞機構拍發電稿。《新華日報·華北版》和新華社華北總分社成為敵后根據地的堅強宣傳陣地。

  報社先后經歷了7次反“掃蕩”,在行軍途中不能出鉛印版,就出油印號和戰時電訊版。盡管炮彈聲就在身邊,但他們仍堅持出報,基本上沒有中斷。每一張報紙都成為射向敵人的一顆子彈。此外,報社還在華北各地普遍建立起通訊網,工農兵通訊員的寫作水平在日積月累中得到了提高。

  1940年,我軍發動粉碎日軍“囚籠政策”的“百團大戰”,《新華日報·華北版》隨軍記者寫出大量戰地通訊,及時報道勝利成果,並報道了大量展現戰斗英雄奮不顧身、英勇殺敵精神風貌的事跡,極大地鼓舞了廣大軍民的斗志,增強了廣大軍民奪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朱總司令曾稱贊:“新華日報一張頂一個炮彈,而且天天在和日寇作戰。”

  1942年5月下旬,日軍向八路軍總部駐地麻田和新華社華北總分社駐地山庄村,進行了“鐵壁合圍”和“篦梳式”的大“掃蕩”。在這次反“掃蕩”突圍中,何雲等46位報社人員英勇犧牲,用生命和鮮血寫就了中國新聞史上最悲壯的一頁!

頻道精選


毛澤東曾贊揚哪位元帥“救了黨救了紅軍”(組圖)

鄧小平對美外交思想的戰略與原則

劉少奇參加並籌劃中共七大 作出哪些重要歷史性貢獻

哪位上將26歲就擔任紅四軍軍長 陳毅對他贊口不絕

毛澤東曾向哪位大將“借寶”(組圖)

賀龍女兒賀曉明談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20周年(視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