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新
曾經活躍在太行的魯藝工作團的藝術家。右起:羅工柳、華山、胡一川、彥涵。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奔赴晉東北、晉東南、晉西北,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1938年秋,黨中央號召延安的干部和文藝工作者“到敵人后方去”,於是一批藝術家輾轉來到太行山,在敵后茂密的深山叢林裡展開了另一種形式的戰斗。他們以文化當武器,宣傳革命思想,發動人民群眾,配合八路軍抗日的同時,用文化蕩滌人民的心靈,激發群眾的抗日熱情。
西北戰地服務團
西北戰地服務團是八路軍領導的一支宣傳抗日的綜合性革命文藝團體,簡稱“西戰團”。1937年8月12日在延安成立,丁玲為主任,吳奚若為副主任。8月15日,延安各界舉行歡送西戰團奔赴抗日前線的晚會,毛澤東到會致辭表示祝賀。他鼓勵大家用自己的筆、自己的口與日本帝國主義者作戰,努力擴大黨的影響,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爭取抗戰的勝利。丁玲代表西戰團全體人員表達了以文化當武器,誓將抗戰進行到底的決心。她在答謝詞中說:“我們戰地服務團的組織雖小,但是他好像小河流一樣慢慢流入大河,聚匯著若干河的水,變成了一個洪流,我們誓死要打退日寇,如不達到此目的,絕不回來與諸位見面。”
1937年9月22日,西戰團一行40多人意氣風發地開赴山西抗日前線。他們經延長縣東渡黃河,進入山西。他們白天行軍宣傳,晚上演出節目,有時則日夜兼程,經歷了槍林彈雨的洗禮,表現出驚人的毅力和高度的革命熱情。他們將農村的戲台作為講壇,運用大鼓、快板、雙簧、相聲、活報劇等能為北方群眾接受的文藝形式,把抗日救國的大道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傳達給群眾。
西戰團到達太原后,丁玲就在“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戰動總會”)的禮堂發表了演講,鼓舞了抗戰軍民的熱情。之后,一行人在成成中學八路軍辦事處駐地,同周恩來談了他們想從東北流亡學生中拉起一支抗日隊伍,打回東北老家的想法。他們的抗日熱情得到了周恩來的支持。周恩來說,現在日本帝國主義已經侵佔華北,打回東北去的難度很大,建議還是在華北前線進行抗日宣傳,並推薦他們跟隨八路軍總部行動。為此,他還專門給朱德總司令寫了一封信。丁玲等人帶著周恩來的信,從太原趕到和順縣石拐鎮,找到八路軍總部,參加到抗日的行列中。
西戰團在隨八路軍總部一起行軍的過程中,常常演出節目,有的是自己創作的,更多的是採集陝西和山西一帶流傳的山歌、小調和民謠,經過加工,填上團結抗戰內容的詞,再進行演唱。這些歌曲易學、易唱,深受群眾歡迎,很多青年人就是唱著這樣的小調參加八路軍,走進革命隊伍的。1937年11月14日,八路軍總部經榆社縣城,進駐戰雲密布的太行腹地武鄉縣東村,朱總司令作了振奮人心的演講,之后,西戰團演出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節目反映了當時的抗戰實際,反映了當前國共團結、共赴國難的內容,有《八百壯士》《忻口之戰》《全民總動員》等。第二天清晨,西戰團跟隨八路軍總部離開武鄉,此后一直活躍在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直到1938年7月返回延安。
頻道精選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