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抗戰時期奔赴三晉大地的文化團體【5】

王宇新

2016年05月05日08: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晉東南魯迅藝術學校

  晉東南魯迅藝術學校成立於1940年1月1日,簡稱“晉東南魯藝”或“前方魯藝”,以區別於1939 年11 月28 日成立的延安魯藝。前方魯藝的校址在武鄉縣下北漳村。毛澤東親題校訓:“緊張、嚴肅、刻苦、虛心”。

  學校設有校務委員會和黨支部等機構,由李伯釗任校長兼總支書記,陳鐵耕任副校長。下設音樂、戲劇、美術三個系,一個文學研究委員會,教務、總務處,另附有實驗劇團和京劇團,還設有校刊編輯委員會,編輯《魯藝校刊》。這所學校的干部和師資隊伍都很強,有的在蘇聯長期鑽研藝術工作,有的到日本深造過,絕大多數人員都曾在各種藝術學校學習過。

  學校一開始由中共中央北方局領導,后由北方局與八路軍野戰政治部共同領導,1941 年后由野戰政治部單獨領導,前方魯藝也就實際上成了部隊藝術學校。在教育內容上,與黨的方針政策和軍事形勢緊密結合﹔在教學方法上,根據現實的內容直接進行創作,或將主要精神納入課程。另外,堅決依靠群眾辦學,走到哪裡,哪裡就是校址。前方魯藝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抗戰注入了新的有生力量。到前方魯藝學習的都是各根據地的劇社和宣傳隊的隊員,年齡都很小,他們為了來學習,越過重重關卡和封鎖線,其中有些女孩子,為方便行動,甚至把頭發剃光,裝成男孩子。

  1940年夏,敵人佔領了武鄉段村,經常“掃蕩”,嚴重干擾了學校的正常教學工作,為保証師生安全,學校曾一度轉移到大陌、城底等地,等敵人撤回據點后,又轉回到下北漳村。1941 年底,李伯釗返回延安后由陳鐵耕代理校長。1942年5月反“掃蕩”以后,野戰政治部決定把前方魯藝合並入延安魯藝,一部分同志回到延安,另一部分同志分配到各抗日根據地的文藝團體。1943年4月,延安魯藝並入延安大學。

  在近3年的時間裡,“前方魯藝”為冀中、冀南、太行、太岳各根據地培養了大批的音樂、戲劇、美術等專業人才,為黨的文藝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

  烽火歲月急,希冀遍神州。在抗日戰爭期間,前赴后繼的愛國文化志士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聚到三晉大地,用自己的熱血與青春譜寫了一曲宏偉壯麗的抗戰史詩。他們用自己的作品鼓舞著根據地軍民的抗日熱情,用獨特的方式抵御日本侵略軍,同時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遺產,也在山西這塊熱土上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前方魯藝在武鄉下北漳開展第一屆畢業美術展覽會。

頻道精選


毛澤東曾贊揚哪位元帥“救了黨救了紅軍”(組圖)

鄧小平對美外交思想的戰略與原則

劉少奇參加並籌劃中共七大 作出哪些重要歷史性貢獻

哪位上將26歲就擔任紅四軍軍長 陳毅對他贊口不絕

毛澤東曾向哪位大將“借寶”(組圖)

賀龍女兒賀曉明談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20周年(視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