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330/20/3606694952867053092.jpg)
青年毛泽东。(1919年)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330/2/4256193324957657378.jpg)
湘江评论印刷处(长沙市芙蓉区解放路街道化龙池社区白果园三十三号)。此处最早为一九一六年民国开明实业家章克恭创办的湘鄂印刷公司印刷车间旧址。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330/99/9363634151869339135.jpg)
湖南《大公报》。(本版照片均由通讯员 摄)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30330/17/9867047114189275897.jpg)
《湘江评论》。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不仅是革命领袖,也是新闻大家。他不仅有着一系列的新闻理论,而且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
1919年,他参加了蔡元培创立的中国第一个新闻学会——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最早的会员之一。同年,他先后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周刊、《新闻学学会会员通信集》,创办“平民通讯社”。1923年4月,和李达创办《新时代》月刊。1925年12月创办《政治周报》。此后,他在党内报刊和新华社发表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有关新闻工作的论述。《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收入的其为新华社撰写的政治性评论就有《蒋介石在挑动内战》、《将革命进行到底》等16篇。曾收入中学课本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行家评为“消息”中的经典。
这里,说的是青年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当特约记者的故事。
1
毛泽东在大公报的人缘
曾任湖南《大公报》主笔张平子回忆:“1920年6月,(张敬尧被驱逐后)毛泽东此时从北京转回长沙,寄寓其族人毛宪律师事务所内。该所在新安巷,与大公报馆仅一壁之隔。该社原有全国各城市及日本、英国、美国、南洋群岛等地的交换报纸一百多种,陈列于我的寝室外面室中。毛泽东极喜浏览报纸,每坐其中辄数小时不去。遇风雪之夜难于返寓即与我同榻而卧。”
辛亥革命后,张平子与几个同仁创办了《大公报》,身为主笔兼编辑,与毛泽东同为湘潭人,同在长沙城,同有报刊缘,自然也就成毛泽东“早年之友”。解放后,张平子做了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参事室参事、省政协委员。
毛泽东在大公报馆的另一个朋友是主笔龙兼公,也是湘潭人。打开《毛泽东早期文稿》,无论发起湘潭县教育促进会,还是提出制定“湖南宪法”,都有毛泽东和龙兼公的署名。可见,毛龙二人“声气相投”。
毛泽东组织文化书社,募集股款,每股十元,大公报的“编辑同人皆曾入股”。《大公报》的一些采编人员还参加过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的一些政治活动。
毛泽东与湖南《大公报》缘分非浅!
【精彩推荐】
·毛泽东1934年因何事咬牙垂泪:“天亡我也!”
·周恩来临终告诫西哈努克:大跃进不能进入共产主义
·陈云为何力排众议反对杀江青?
·列宁遗体保存年花费逾百万
·从帝制祸首到中共秘密党员:晚年杨度的华丽转身
·详忆粉碎“四人帮”:8341部队随时待命
·“大胆”陈赓曾经“叫板”毛泽东
·揭秘:张国焘叛党内幕 曾遭遇死亡威胁?
·1974年:江青最活跃却极郁闷的一年
·解密:谁是投敌后职务最高的中共叛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