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剑走偏锋欲何为——《多余的话》的另一种解读

■ 谢 宏
2013年04月16日08: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八、根子在错判“文本性质”

《多余的话》难以破解,根子在错判其“文本性质”,主要是以假当真,将其误作是正常情况下的“思想剖析”。

《多余的话》是在不变节投敌的前提下,一个致力于“求生图存”的特殊文本。为了求生,他说了一些假话软话、自轻自贱的话。为了保持气节,他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尊严,中央苏区的尊严,维护了共产党中央的团结和统一。求生而不畏死、求生而不投敌的主调决定其文本呈“多元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真假难辨,进退有据的复合系统。所谓多层面,是指这里交织着政治层面、思想层面、道德层面、谋略层面。《多余的话》侧重谋略,在其他层面上,又恪守着共产党人的“底线”,“大节”不亏。所谓多侧面,是指《多余的话》主要是对国民党,同时面对组织和亲人,各有交待和照应,完全可以公之于众。所谓“真假难辨”,是指细节有真,关节有假;局部有真,全局有假;求生是真,自污有假,自轻自贱有假。这里有在世界观上的坚执,也有在人生观上的困惑;有对求生的努力,也有对求生不成的心理准备,含有“告别革命”、“告别人生”的悲壮和感伤。这种“悲壮和感伤”,又从另一角度强化了“求生图存”的基调和情绪。这是由瞿秋白个人的经历、层次与素质决定的。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文本,只从一个层面进行解读,难免不坠云雾。如果将其看作一个“求生图存”的文本,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到瞿秋白的生之顽强和智慧;如果将其看作“灵魂剖析”的范本,以为说的都是真话,我们就会更多地从中看到消沉、灰暗和伤感,不符合瞿秋白的思想实际。

政治斗争是分层次的。一些发生在高端的斗智斗勇,望文生义者难求其解。“叛党自白”说,早已不攻自破。对于《多余的话》的简单肯定,依然主导舆论。有的已经登堂入室,进入纪念场馆、学生课堂、传记影视,其影响令人堪忧。其直接危害是,不同程度地歪曲了瞿秋白的真实形象,模糊了我们党在革命气节和思想境界上的准确定位。

〔作者谢宏,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