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摘 要] 瞿秋白的《多余的话》是在不变节投敌的前提下,一个致力于“求生图存”的特殊文本,可以从中看到瞿秋白的生之顽强和智慧。文中并非全是真话,因其不符合他坚决革命的真实经历,也不符合他在狱中最后慷慨赴死的真实表现。《多余的话》是写给敌人看的,其实际意图,就是在守住底线和尊严的前提下,试图脱离虎口。为此,他剥离自己与政治的关系,将自己还原为一个“文人”,对自己进行了严苛的剖析,写下了诸多消沉、伤感和过度自轻自贬的文字。瞿秋白剑走偏锋,在“中性”的边缘与国民党高层展开生死博弈,但终因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而遇难。
[关键词] 瞿秋白;《多余的话》;求生图存
瞿秋白是我党幼年时期的政治领袖,继陈独秀之后的党中央第二任主要负责人,临危受命,功载史册。瞿秋白的《多余的话》(本文所引述的《多余的话》内容,均参见《多余的话》(1935年5月17日—22日),《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7卷附录,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则另当别论,另有玄机,人称“言近旨远,归趣难求”,长期困扰着中国思想界。
其实,问题不止于此。一、《多余的话》是否出自瞿秋白之手,至今尚无定论,只有一个倾向性意见,倾向于瞿;二、即使《多余的话》确实出自瞿秋白之手,也还存在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多余的话》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三、中央为瞿秋白平反是政治上的平反,主流评论则是为《多余的话》“平反”。这里有“交叉”也有“误差”,这个“误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设定《多余的话》确实出自瞿秋白之手(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一步),本文着重论证以下几个问题:一、《多余的话》并非全是真话;二、“说假”是为求生;三、“求生”乃革命第一要义,瞿之求生,并非变节;四、权当《多余的话》说的都是真话,也不宜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更不应踩之入地,捧之上天。为行文方便,我们可以先倒过来讨论,权当《多余的话》说的都是真话。
权当是“真话”
1935年5月17——22日,瞿秋白在狱中写成《多余的话》,当即送交关押他的国民党36师。同年8月,《社会新闻》节载。1937年3月,《逸经》全文刊载。
《多余的话》贯穿着这样一个主导思想:他是一个积习未除的“半吊子文人”,阴差阳错地介入历史纠葛,成为“某某党”的政治领袖,是一个误会,一场噩梦。他戴着假面扮演过多种角色,实际上是一个不合格的共产党员,早就应该被认为是“叛徒的一种”,但愿以后的青年不要学他的样子。他已经在政治上死灭,不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宣传者,不想再革命了,他只要休息。他决不装腔作势,慷慨激昂而死,冒充烈士。如有余年,他只做些不用自出心裁的文字工作。围绕这一基调,《多余的话》从政治素质、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水平等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水乳交融”的思想剖析。
《多余的话》面世后,除个别同志和亲人以为《多余的话》是出自敌人篡改外,整个舆论经过沉淀,几乎都将此信以为真,以为《多余的话》确实出自瞿秋白之手,是其“最后的最坦白的老实话”。随着政治变迁,主流评论先后走了两个极端。“文化大革命”中,《多余的话》被诬作“叛党投敌的自白书”;“文化大革命”后,中央为瞿秋白平反,对于《多余的话》的评价日见其高,或曰“白璧微瑕”,或称“千古绝唱”。
权当《多余的话》都是真话,“两个极端”也难成立——《多余的话》没有泄露党的一点机密,没有说党的一句坏话,只说自己不合格,何来叛党自白?反过来,既然厌倦革命,不再革命,对于这样的“灵魂剖析”,何以给予那么高的正面评价?不是为了革命,而是为了不革命;不是为了前进,而是为了不前进,这样的思想剖析,从总体上说,对于共产党人是不足取的。
在我们完成这次讨论时,会进一步认定,“叛党自白”说,自然是恶意中伤,给予《多余的话》过高的正面评价,则可能是“善意伤害”,因为《多余的话》并非全是真话。
【相关新闻】
解密:《多余的话》与瞿秋白的心路历程
瞿秋白、方志敏狱中遗作有何不同?原因在哪?
瞿秋白给杨之华的信(1929年2月26日)
秋之白华:瞿秋白女儿眼中的父亲母亲
“五大”上 瞿秋白夫人杨之华主动提出不当中央委员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两次见到列宁
【更多内容请进入党史频道】
高清组图:纪念胡耀邦逝世24周年
周恩来的家庭餐桌和饮食习惯:西花厅厨师安振常访谈
解密:戴笠掌管的“忠义救国军”来龙去脉
【党史周刊】毛泽东晚年缘何几次恸哭?
解密:谁是毛泽东心目中的“关云长”?
【新书推荐】李瑞环《看法与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