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抗战时期奔赴三晋大地的文化团体【2】

王宇新

2016年05月05日08: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鲁艺木刻工作团

  1938年10月,鲁艺木刻工作团组建成立。团长胡一川,主要成员有罗工柳、彦涵、华山等。11 月,该团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宣传部长李大章带领下,渡过黄河,越过敌封锁线,翻过太行山来到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木刻宣传工作。

  鲁艺木刻工作团渡过黄河后,首先抵达晋西北,在那里举办了多次木刻作品展览,与当地的木刻工作者召开座谈会进行交流。之后又转战太行抗日根据地,在长治出版了美术专刊。从晋西到太行,木刻工作团共举办过7次展览会和4次座谈会,但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在内容与技巧、表现方式和题材等方面,都与现实生活和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着一定差距,所以不易被人接受。经过不断地深入群众,吸收敌后抗日斗争的鲜活事例,木刻工作团创作出很多符合群众要求的作品,如胡一川的《太行山下》、华山的《王家庄》、彦涵的《张大成》等连环画小册子,使木刻艺术在走向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939年初,鲁艺木刻工作团到达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武乡后,创办了《新华日报?华北版》副刊《敌后方木刻》,为报纸刻制插图,创作故事连环画。年底,朱总司令与文艺工作者座谈时,说到文艺工作落后于生产斗争需要的情况。他拿出日本人利用中国传统的判官图制作的《审判》,指出敌人都在利用中国民间的传统形式做宣传,而我们的艺术却是“笔杆赶不上枪杆”。这次谈话之后,木刻工作团采用民间传统的年画形式,在1940年春节来临之际,制作了一批反映军民生产生活的年画。胡一川创作的《军民合作》,彦涵的《保卫家乡》《春耕大吉》,杨筠的《努力织布,坚持抗战》,罗工柳的《积极养鸡,增加生产》等,都成为年画中的精品。木刻工作团的同志们一面进行新年画创作,一面筹办印年画的工作。新年画主要是表现敌后的斗争和生产。为了赶时间,他们用旧牌匾来代替印年画的案板,用砖头来代替压纸用的钢版,后来发展到用木柱和夹板来代替,既简便经济,又牢固精确。工作团的同志们边刻画边印刷,每天都突击到深夜。年画刚一印出,就被当地百姓抢购一空。

  1940年2月8日,朱德在武乡县下合村召集了晋东南文协座谈会,再次号召艺术工作者的笔杆子要跟上枪杆子,要用笔杆子创作出有助于抗战的作品来。这年春季,晋东南根据地发生严重旱灾,粮食也异常短缺,工作团随前方鲁艺迁移到下北漳。此时工作团的编制有所扩大,成立了木刻工场。同年5月,敌人进行抢粮“扫荡”。之后,胡一川带领工作团大部分同志去冀南开展木刻工作。留下彦涵担任工场场长,带领艾炎、黄山定、古达等同志继续坚持刻印工作。

频道精选


毛泽东曾赞扬哪位元帅“救了党救了红军”(组图)

邓小平对美外交思想的战略与原则

刘少奇参加并筹划中共七大 作出哪些重要历史性贡献

哪位上将26岁就担任红四军军长 陈毅对他赞口不绝

毛泽东曾向哪位大将“借宝”(组图)

贺龙女儿贺晓明谈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视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文全、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