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新
作家战地访问团
1938年3月27 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简称“文协”。1939年6月,“文协”决定成立作家战地访问团。王礼锡担任团长,成员有宋之的、葛一虹、杨骚、杨朔、叶以群、罗烽、白朗、袁勃、陈晓南、李辉英、张周、方殷等13人。6月14日,“文协”在重庆生生花园为作家战地访问团举行出发仪式,王礼锡在告别词中说:“我们这支队伍就叫‘笔游击队’吧,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但我们绝不辜负全国人民的重托!”
6月18日,作家战地访问团从重庆出发,到西北战场和晋东南访问,5个月后返回重庆。他们在被称为“黄河屏障”的中条山里艰辛跋涉,时值酷暑季节,他们不断地行军、开会讲演、访问、搜集材料,这对当时看来有些文弱的“书生们”的确是一种挑战。作为团长的王礼锡比别人更为繁忙、紧张,白天忙于处理各种事务,晚上还要抽出时间写“笔征日记”,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8月18日,在山西绛县东官庄访问“红枪会”后,王礼锡突发疾病,由于山区缺医少药,条件恶劣,辗转几天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在洛阳逝世。
9月5日,访问团又一次渡过黄河,来到山西长治、长子等地,但部分人员由于身体原因返回,留下来的人员后经平顺、潞城、黎城来到武乡。10月底,叶以群、杨朔、袁勃来到八路军总部驻地,被安排到下漳村。他们除了自己写作,还和部队或地方上的一些爱好文艺的青年们一起创办文艺刊物。11月1日,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的华北新华日报社为他们组织了欢迎会,朱光、龚澎、何云、陈克寒、李伯钊、孙泱等人与他们进行了座谈。11月28日,“文协”晋东南分会正式成立。这是“文协”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的第一个分会,也是作家战地访问团出发后的重要成果之一。
分会成立后约半个月,叶以群因事离开武乡回到大后方,杨朔、袁勃则留在前线,他们办刊物、编书籍,并建立了部队文艺小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由于作家战地访问团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搜集写作材料,因此,从前线返回大后方之后,成员便纷纷按照最初的计划,写出了大量的作品,大部分作家的创作实绩都超过了原定计划。这些作品以鼓舞民众抗战信心为主题,一方面主要表现前方战士和战地民众抗战必胜的乐观信念;另一方面是记载敌人的残酷暴行,揭示侵略者的失败命运。这一系列作品,把山西抗战初期全民奋起抗争的真实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
频道精选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