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毛泽东为抗大题词的故事【4】

春紫

2016年05月23日07:57   

为抗大第四期学员题词

抗大第四期于1938年4月开学,12月陆续毕业,学期为8个月。

这个时候,华北地区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告失败,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进入了主体地位。国共两党两个战场,胜败兴衰,孰优孰劣,一年来的抗日战争实践如此泾渭分明地作出了答案,这对于全国各地尤其是许多沦陷区随国民党军队向后方逃难的青年学生,是最实际最深刻最具说服力的教育。他们在国破家亡的痛苦煎熬中急于寻求抗日救国的出路,纷纷投奔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积极投身于抗日烽火中。为了满足广大知识青年的抗日要求,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抗大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学校、教导队大量吸收外来的知识分子,随到随即编队,为八路军、新四军和新开辟的各抗日根据地培养急需的大量干部。在此形势下,抗大的第四期每天都要接待几十名甚至百余名新学员。

毛泽东为这蔚然壮观的大好情势所感动,喜见抗大在抗日战争中迅猛发展、壮大,便喜出望外地挥毫,给抗大第四期开学郑重题词:“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毛泽东的这一题词,分明在指示抗大要将给前线培养知识青年干部作为中心任务。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亲临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罗瑞卿简短致词后,毛泽东伴随阵阵掌声缓步走到了前台,微笑着挥手示意。他说:“你们经过了八百里秦川,冒千难万险来延安学抗日本领,我们欢迎你们,你们会不会吃小米?”台下回答:“会!”毛泽东又问:“你们会不会打草鞋?”学员们回答:“不会,我们学。”毛泽东微笑着说:“你们会吃小米、学会打草鞋、会爬山才能算抗大的学生。北伐战争时有个黄埔军校,是为了培养干部的。现在我们要办比黄埔更大的抗大,来培养千万抗日干部,抗大要越抗越大嘛!你们是来革命的,好比一把钢刀,这把刀有点钝,我们抗大好比磨刀石,把钢刀磨得锋利。这就是学马列主义,学抗日本领和战略战术,才能取得抗日的最后胜利。”

接下来,毛泽东向大家简要分析了当前的抗战形势,然后说:“你们到抗大来学习有三个阶段,要上三大课,由西安到延安,八百里秦川,这算第一课;在学校里住窑洞,吃小米,出操,这算第二课;但最重要的是第三课,这便是在斗争中去学习,现在你们才开始第二课。”

最后,毛泽东对学员们再次强调要学习和领会好抗大的教育方针及其校训。为此,毛泽东还引用《西游记》中的人物深入浅出地给大家作比喻:“唐僧一心一意要去西天取经,遭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他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把他骗了,把敌人当好人。猪八戒有很多缺点,但他有个优点,就是能吃苦耐劳,书中说有个臭柿胡同,臭不可闻,挡住了去路,就是猪八戒把它拱开的。孙猴子灵活,很机动,但有个缺点,方向不坚定,有点三心二意。”毛泽东还特别提到了那匹小白龙马,他说:“你们别小看那匹小白龙马,它不图名,不图利,埋头苦干,一直把唐僧驮到西天,又把经取回驮到大唐长安。这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是值得我们取法的。”毛泽东勉励大家要勇敢、坚定、沉着,在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

毛泽东一个多小时生动有趣的讲话,不时引起全场的掌声和笑声。毛泽东富有鼓动性的讲演,使全场学员热血沸腾,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极大的鼓舞。

第四期算得上是抗大的“黄金时期”,一大批知识分子来自除西藏、西康、青海外的全国各省、区(包括最早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台湾省在内),还有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和南、北美洲的爱国华侨青年64人。还有朝鲜、越南和日本“反战同盟”的国际友人,真是五湖四海的“抗日志士”的大汇聚。而且女生大量增加至600余人。

1938年8月1日,第四期第一、二大队毕业,其余大队于当年年底陆续毕业。毛泽东在第四期毕业证书上庄重题词:“努力奋斗,再接再厉,光明就在前面。”而且于百忙中亲自到毕业典礼上讲话。毛泽东勉励大家说:“我们要全国民众团结起来,用团结的力量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用团结的力量去建立一个新中国。然而这不是一件短时期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其中,“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即是为抗大四期毕业的题词。

这一期的教育的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要是把4000余名知识分子教育培养成了坚强的抗日军事、政治干部。在开学时,4655名知识分子中,共产党员仅有530名,只占有11%。到毕业时,共产党员的人数增加至3304名,约占知识分子总数的71%。同时,通过这一期大批吸收知识分子的工作,进一步取得了培养教育知识分子的丰富经验,总结出“依靠老干部为骨干,团结教育新干部”“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分子知识化”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形成了新老干部亲密团结、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干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党的事业并肩战斗的生动局面。

频道精选


哪位开国上将被誉为“华野名将,学府高师”

四渡赤水,三万红军与四十万敌军的生死较量

少共国际先锋师的铁血岁月——这里走出23位开国将军

阎肃:为信仰而歌 毛泽东曾被他创作的哪部歌剧感动

遵义会议,周恩来如何说服博古“主动交权”

柳直荀: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挚友 曾发表“中国醒狮论”

毛泽东1960年为何重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重庆谈判的历史细节:周恩来为毛泽东设计“第一印象”

“敌进我进”:毛泽东盘活中国抗战大棋局

周恩来“劝蒋”“逼蒋”抗日的八封信

陈云为何主张对犯错同志“少戴大帽子”

李达怎被赞为129师司令部的“好学生”

抗战中华国锋如何“巧改敌人标语”

徐向前怎样教育改造国民党被俘将领

宋庆龄的“延安密使”:“红色牧师”董健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文全、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