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抗战时期党外人士座谈会的历史经验【4】

贺永泰

2016年06月14日07: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四、要发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之所以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是因为“只有在各方面能畅所欲言,诚恳坦白的讨论之中,才能够求得一致的意见,才能够照顾到各方面,才能够定出正确的办法和政策。各方面照顾的更周到,才会合作得越巩固。反之,如果议会议员或政府人员,大家见面,打拱作揖,唯唯诺诺,而实际上各有所怀,貌合神离,则这样的议会就会变成一个讲空话的机关,这样的政府就会瘫软无力,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三三制的运用》,《解放日报》1942年5月25日。)。

从各地座谈会召开情况来看,参加会议的党外人士“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热烈地检讨工作,他们不但指出成绩方面,而且认真地批评缺点方面,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办法。政府和地方人士之间,共产党员和其他党派与非党派人士之间,融洽一致,互相商讨,都为一个目的——把工作做得更好而共同努力。这种民主和团结范例,只有在新民主主义的地区,才有可能”(《党外人士座谈会的意见》,《解放日报》1944年8月21日。)。例如,延属分区党外人士座谈会闭幕之后,32位党外人士在辞别谢言中这样说道:“到会同仁均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精神,踊跃发言,积极建议。以往某些未曾直爽倾吐之言,这次我们尽情的谈了;以往旁观为客之想法,这次我们一扫而空了。会上济济一堂,上下一致,融洽空前。正如毛主席说的:‘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我们想的做的是完全一样的。’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更进一步的把边区工作搞好,使边区更加丰衣足食,人财两旺,团结巩固。”(《延属分区党外人士发表辞别谢言,一致团结建设边区》,《解放日报》1944年9月5日。)

实践证明,“会议取座谈形式,让党外士绅们想起什么就说什么,扯出真心话来。……这样所有党外人员都积极参加讨论,‘党内人只管讲,党外人只管听’的形式消失了,要解决的问题圆满解决了”。这方面,陕甘宁边区的经验是:“(1)使党外人员对报告和讨论的问题,有机会知道具体内容,有时间考虑意见。(2)对重要问题和可能的争论,要尽量在会前同他们交换意见。(3)尽力造成他们积极参加讨论的机会和条件,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4)会议形式要随便一些,使他们觉得不受拘束。”(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8辑,第128—129页。)中共中央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起运用到整风运动和发展党内民主中,使之成为党的建设的一大法宝。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6页。)在七大口头政治报告和结论中毛泽东再次强调共产党要广开言路,打开窗户。他指出:“各种各样的意见,都要让它发表,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老话,但很有意义。”(《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340页。)“我们还要登广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00页。)

在与党外人士的沟通交流中,只有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能使党外人士针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广纳善言、广集民智,把我们的各项事业做得更好。

频道精选


毛泽东如何创造朝鲜战争胜利奇迹

毛泽东“亲点”罗瑞卿大将为新中国首任公安部长

哪位开国上将被誉为“华野名将,学府高师”

专访开国上将杨得志之子杨建华少将:讲好长征故事

四渡赤水:三万红军与四十万敌军的生死较量

少共国际先锋师的铁血岁月:这里走出23位开国将军

毛泽东为哪所学校题词十多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文全、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