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彭真主持起草一九八二年憲法

■《彭真傳》編寫組
2013年02月06日13: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為了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並適應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客觀形勢,中共中央建議對1978年憲法“作比較系統的修改”。作為憲法修改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彭真直接主持憲法修改起草工作。他在研究比較了以往三部憲法后提出,修憲應當以1954年憲法為基礎。關於修憲的原則,彭真提出:一是要從中國實際出發﹔二是憲法隻能寫現在能夠定下來的、最根本的、最需要的東西﹔三是先考慮內容,再仔細斟酌文字。他強調,憲法是大家制定,大家修改,大家遵守,因此要充分發揚民主。從1980年9月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決定成立修憲委員會到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新憲法,修憲委員會共召開了五次會議,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也多次召開會議討論,其間憲法草案還交付全國人民討論。在彭真主持下,修憲委員會及其工作班子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努力把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願和智慧結合起來,為新時期的建設與改革、民主與法制的推進,完成了一項具有奠基意義的工程。

﹝關鍵詞﹞彭真﹔1982年憲法﹔憲法修改委員會﹔憲法草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一、為什麼要全面修改1978年憲法?

1979年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開過,中央就醞釀全面修改憲法。同年10月下旬,鄧小平約胡耀邦、姚依林、鄧力群談話,指出:經中央常委研究,准備為明年五中全會、六中全會和后年十二大做點准備工作。第一,修改黨章。第二,修改憲法。明年二月五中全會討論,年底六中全會討論,然后提交十二大。(參見《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574頁。)

新中國成立以后,先后搞過三部憲法。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憲法,是一部比較好的憲法。1975年又制定了第二部憲法,這是“文化大革命”的產物,存在嚴重的問題。粉碎“四人幫”以后,很快又制定了1978年憲法。事隔兩年多,所以提出要對憲法做全面修改,主要是這部憲法已不能適應“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新形勢的需要。制定1978年憲法時,由於受歷史條件限制,還來不及全面總結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也來不及徹底清理和消除十年動亂中“左”的思想影響,反映到這部憲法中,仍然保留著不少錯誤規定,包括繼續肯定“文化大革命”,堅持以“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為指導等原則錯誤。這些問題與同年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新時期的客觀實際很不適應,阻礙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形勢的發展把全面修改這部憲法提上了黨和國家的工作日程。

1980年8月18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鄧小平在會上做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講話。他提出,中央正在考慮進行的重大改革,第一項就是將向全國人大提出修改憲法的建議。他說:“要使我們的憲法更加完備、周密、准確,能夠切實保証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國家各級組織和各項企業事業的權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權利,要使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要改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等。關於不允許權力過分集中的原則,也將在憲法上表現出來。”(《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9頁。)鄧小平的這個講話,總結國際共運和我國的經驗教訓,指出了國家政治體制存在的重大弊端和改革的方向,實際是提出了修改憲法的指導思想﹔並且把修改憲法作為第一項重大改革。這次會議做出決定,向即將召開的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提出修改憲法的建議。

1980年8月30日,中共中央向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主席團提出了關於修改憲法和成立憲法修改委員會的建議。9月10日,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決議,同意中共中央提出的修憲建議和憲法修改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會議決定成立的憲法修改委員會,由葉劍英任主任委員,宋慶齡、彭真任副主任委員。在103位委員中,有中共中央政治局、書記處的全體同志,副委員長、副總理、政協副主席和各民主黨派負責人、無黨派著名人士等,是一個代表性很強的權威機構。憲法修改委員會對全國人大負責,任務是向全國人大提出憲法修改草案。憲法修改委員會決定成立秘書處,作為工作機構,由胡喬木任秘書長。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彭真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