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鴻逵父子軍團被殲滅
殲滅馬步芳集團后,殲滅馬鴻逵集團解放寧夏的任務,彭德懷交由楊得志第十九兵團去完成。
馬鴻逵集團企圖作困獸斗,以銀川為中心據黃河天險,在南起靖遠、同心、北至金積、青銅峽、靈武地域內構成兩道防線。由馬鴻逵之子馬敦靜指揮,妄圖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寧夏。寧夏馬家軍主要有馬敦靜為司令的寧夏兵團所轄4個軍,馬鴻賓的兒子馬惇靖為軍長的第八十一軍。馬鴻賓雖是馬鴻逵的堂兄,但關系向來緊張。抗戰時期馬鴻賓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主張,曾在綏西一線同傅作義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解放戰爭初期馬鴻賓的1名團長被俘,受到彭德懷的接見,這個團長將彭德懷給馬鴻賓信帶給了馬鴻賓。
關於用政治方式解決西北問題,毛澤東1949年8月6日在致彭德懷並賀龍、習仲勛的《兼取政治方式解決西北地區》的電報中說:“欲求徹底而健全有迅速的解決,必須採用政治方式,以戰斗方式的輔助。現在我軍佔優勢,兼用政治方式利多害少。……我們認為在馬步芳解決后,必須使用楊得志兵團深入寧夏,給馬鴻逵部以殲滅的打擊,迫使殘部退入后套,然后經過傅作義用政治方式去解決。”果然如毛澤東所料,寧夏馬家軍中的馬鴻賓有了起義的念頭。楊得志即派第六十四軍軍長曾思玉為全權代表,向馬鴻賓發出“歡迎起義”通知,承諾第八十一軍起義,解放軍保証該軍全體官兵的生命和私人財產的安全。9月19日19時,曾思玉代表解放軍第十九兵團,馬惇靖代表國民黨第八十一軍,在中寧縣城簽訂了和平解放的協定。第八十一軍改編為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獨立第二軍,馬惇靖任軍長。
馬鴻賓的問題解決了,對解決馬鴻逵的問題,毛澤東在1949年9月3日給彭德懷並賀龍、習仲勛的電報中作了具體指示:“馬鴻逵殘殺陝北人民甚多,從未做過好事,和平解放的可能性本來喪失,但實際執行起來恐怕有困難。”
手下不到7萬之眾、不是楊得志對手的馬鴻逵,雖然大勢已去但又不甘心失敗。他對外宣傳“雖留一兵一卒,也必須作戰到底”,卻暗地做著逃離銀川的准備。1949年9月1日,馬鴻逵借口出席國民黨緊急軍事會議去了重慶,把戰場指揮權交給兒子馬敦靜。馬敦靜9月5日在吳忠召開軍事會議,制定了“放水、放火、打光”的計劃。
9月9日,楊得志兵團分3路揮師寧夏。很快突破馬家軍第一道防線,進逼第二道防線———中衛和中寧兩個重鎮。馬敦靜集結所屬第一二八軍、第十一軍,憑借金積和青銅峽險要地勢與解放軍第十九兵團決戰。第一道防線被攻破后,馬敦靜調兵遣將防守老巢銀川。
9月19日午前,解放軍第六十四軍兩個師分左右翼向金積一線猛扑,揭開金(積)靈(武)之戰序幕。同時,解放軍第六十三軍由石空堡北渡黃河,沿黃河北岸前進,直指銀川。馬敦靜命令工兵毀數十裡黃河河堤,企圖用洪水阻擋前進中的解放軍。將前線指揮權交給第一二八軍軍長盧忠良后的馬敦靜,逃飛重慶。馬氏父子逃渝,寧夏兵團樹倒猢猻散,士兵成批逃亡,軍官們紛紛向解放軍發出求和電報。19日晚在重慶的馬鴻逵與在寧夏的部下電台話聯系,要和軍官們講話,已立意求和的軍官們無一人搭理他。
9月23日下午,寧夏兵團代表與解放軍第十九兵團達成《和平解決寧夏問題之協議》。至此,馬鴻逵苦心孤詣經營數十年的老巢分崩離析。
《協議》簽訂后楊得志接報:馬家軍寧夏兵團之賀蘭軍、第十一軍自行解散。賀蘭軍軍長馬全良副軍長王柏祥趕來吳忠堡,執意面見第六十四軍軍長曾思玉。馬全良等請求曾思玉盡快派解放軍入城,控制局勢。事關和平解決寧夏政策,曾思玉向楊得志如實匯報。楊得志明確表示:“和平解決寧夏的協議剛簽訂,規定人民解放軍25日接管銀川,我們要嚴守信用。”曾思玉向馬全良等傳達了楊得志的意見,勸他們回去設法維持部隊。馬全良等表示決不回自己的部隊,說:“大軍為拯救百姓提前入城,有何非議!”見對方言之有理,曾思玉再次請示楊得志。楊得志答復:“解放軍仍不便進城。”馬全良等堅持認為:隻有解放軍提前進城,才能控制局勢。經一番苦勸,馬全良等仍堅持解放軍提前入城的意見。楊得志第3次接聽曾思玉的電話后告訴曾思玉:“我們不能首先破壞雙方協議,讓人家說共產黨說話不算數。如果寧夏當局能正式向我軍提出請求,或者組織銀川各界代表出城迎接,我們可考慮提前進城。”此時,彭德懷告知楊得志:馬鴻賓發來請求解放軍入城的急電。在此情況下,楊得志即令第十九兵團第六十四軍提前入城。
9月23日晚,第六十四軍軍長曾思玉命令所屬第一九一師五七二團的先頭部隊,連夜冒雨由仁存渡黃河,乘車進入寧夏省會銀川。9月26日凌晨,第十九兵團主力在銀川市舉行隆重的入城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