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晉
二、“搞了俄國的革命熱情,沒有搞美國的實際精神”
汲取教訓,糾正錯誤,毛澤東選擇的突破口是領導干部的工作方法和領導作風。拍腦袋決策,花樣翻新提出名不副實的生產指標,爭先恐后放出形形色色的生產“衛星”,是“大躍進”的明顯特征。毛澤東捅破這層窗戶紙,始於對“浮夸風”的批評。當不少人還處在“大躍進”的興頭上時,他在第一次鄭州會議上就提出:徐水把好豬集中起來給人家看,不實事求是,有些地方放鋼鐵“衛星”的數目也不實在,這種做法不好,要克服。反對浮夸,要實事求是,不要虛報。(《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3卷,第495頁。)
問題的關鍵是,弄虛作假的浮夸風是怎麼來的?毛澤東心裡很明白:有許多假話是上面壓出來的,上面“一吹二壓三許願”,使下面很難辦。(《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第35頁。)我們老是要數字,種了多少,產了多少,天天統計,天天上報,橫直就是那樣,你瞎指揮,我就亂報,結果就浮夸起來了,一點也不實在。(參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第549頁。)上面為什麼要壓下面呢?毛澤東認為,從領導作風看,這緣自脫離實際的瞎指揮。他說:大家做官了,不做調查研究了。我做了一些調查研究,但大多也是浮在上面看報告。(《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第555頁。)高征購、瞎指揮,教育了我們。主要是瞎指揮,高征購也是瞎指揮。(《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568頁。)總之,“大躍進”的錯誤說明:主觀主義在我們身上經常存在,特別是掌權以后,容易產生自以為是,不肯反復研究,不肯聽反對意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508頁。)總起來講,所謂瞎指揮的領導作風,一是脫離實際,不調查研究﹔二是主觀武斷,自以為是﹔三是貪多、求大、圖快,在“大躍進”運動和總路線的要求中,隻記住了多和快,忘記了好和省。
總結瞎指揮的教訓,毛澤東並沒有把自己擇開,往往聯系自己的經歷。比如,他講自己對“大躍進”運動中的一些指標,有一個從不相信到相信的過程,但最終還是相信了,原因是沒有到處去調查研究,於是,別人“提出一些材料,拿出一些圖表給我証明”,心裡才去掉這些懷疑。(參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3卷,第453—454頁。)別人為什麼想方設法証明“大躍進”是可能的呢?這是由於他們希望早些改變一窮二白面貌,並且看准了毛澤東甚至比他們還要迫切。這種心思,依此類推,層層加碼,進而蔚然而成相當普遍的風氣。
主觀武斷一旦在領導干部中形成風氣,哪還聽得進不同意見呢?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就具體談到三件事情:1958年12月胡喬木搞武昌會議公報時,陳雲建議糧、棉、鋼、煤四大指標暫時不要公布,看看再說,結果被胡喬木頂回去了﹔1959年1月上旬陳雲說今年的生產計劃難於完成,毛澤東自己也沒有聽進去﹔1959年2月初召開第二次鄭州會議時,有人建議,不要算賬退賠一平二調時從農民那裡拿的東西,毛澤東覺得合心意,也同意了,凡此等等,就是主觀武斷。(參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第8—10頁。)最讓毛澤東后悔的是廬山會議,本來是要糾“左”,反而把反右搞成大形勢,結果是:講真話,講困難,講存在的問題,講客觀實際情況,都被認為是右的東西。結果造成一種空氣,不敢講真實情況,不講實際了。(參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第547—548頁。)
從浮夸風的教訓中,毛澤東引出一條黨內領導作風的底線,這就是:“不講經過努力實在做不到而又勉強講做得到的假話。收獲多少,就講多少,不可以講不合實際情況的假話。”“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於人民事業有利,於自己也不吃虧。”(《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第35頁。)為克服主觀武斷的“瞎指揮”,毛澤東從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的角度提倡“調查研究”“多謀善斷”“留有余地”“勿務虛名而招實禍”等等,甚至搬出歷史上海瑞直言進諫、郭嘉多謀善斷、劉邦肯於納諫、項羽獨斷專行等各種各樣的故事,來提醒各級領導干部,必須以史為鑒。有意思的是,他還多次提到要學美國的實際精神和科學精神,說“大躍進”的教訓是“搞了俄國的革命熱情,沒有搞美國的實際精神”(《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3卷,第557頁。)﹔在與自然界作斗爭方面,美國也是我們的先生,經濟建設也是科學(參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第68頁。)。怎樣才能科學和實際呢?毛澤東提出,各方面的工作光有一個管總的路線指導還不行,還要制定一整套適合情況的具體的方針、政策和辦法。(參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80頁。)正是在1960年代初期,中央在工業、農業、商業、科學、教育、文藝各方面制定了一批具體的條例制度,意在使黨對各行各業的領導和管理有章可循,按規矩辦事,不再主觀武斷,從而使領導干部的決策更符合實際、更科學准確。
頻道精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