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東是怎樣汲取“大躍進”教訓的【5】

陳晉

2016年06月15日07: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五、“現在看來,搞社會主義建設不要那麼十分急”

從根本上說來,毛澤東從“大躍進”運動中得出的最深刻教訓,是真切地體會到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很不容易,進而對建設社會主義的復雜性和長期性有了新的認識。從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他組織讀書小組,閱讀討論蘇聯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中的社會主義部分,得出一個結論:社會主義“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后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第264頁。)。隨后,又寫了篇《十年總結》,承認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還有一個很大的盲目性”(《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第420頁。)。此后還感慨,對經濟建設,“十二年我們還沒有學會”(《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31頁。)。

弄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搞社會主義,是一件讓所有共產黨執政的國家頭痛的大事。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后,建設社會主義一開始也是豪情萬丈。列寧比較早地冷靜下來。他在1922年和副財政人民委員弗拉基羅夫談話時提出,不要當詩人,不要說大話,“由於養成的習慣,我們經常用革命的詩歌代替干實事。例如我們不假思索地說什麼再過5至6年我們將有完全的社會主義,完全的共產主義,完全的平等和消滅階級”。

30多年后,毛澤東幾乎面臨著完全相似的情形。1958年10月,山東范縣的縣委書記在大會上公開講,全縣兩年可實現工業化、電氣化,農業生產萬斤化,科教文衛事業大發展,到1960年基本實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分配制度,讓“人人進入新樂園,吃喝穿用不要錢”。毛澤東看到這個材料,盡管覺得“時間似太促”,但心裡是高興的,認為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詩”,“三年完不成,順延可也”。(參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3卷,第494頁。)那時,不少領導干部包括毛澤東本人都覺得,搞幾年“大躍進”,不僅可以建成社會主義,還可以跑步進入共產主義。

“大躍進”運動的挫折讓毛澤東很快冷靜下來。此后,他不僅不再提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事,就是對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宣傳也相當低調。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不能急,成為他的口頭禪。他常說:現在看來,搞社會主義建設不要那麼十分急。十分急了辦不成事,越急就越辦不成,不如緩一點,波浪式地向前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不能急。違反客觀事物的規律,硬去實行,要受懲罰。(參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第523、597頁。)把時間設想得長一點。三百幾十年建設了強大的資本主義經濟,在我國,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建設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302頁。)寧可把時間放長一點,不要提“前列”。對我國現有的水平不要估計過高,估計低一點。(參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252頁。)有帝國主義存在,建設共產主義是不可能的。現在我又想了一下這個問題,就是在帝國主義統統打倒的情況下,全世界都變成了社會主義,哪一年建成共產主義也還是說不定的。(《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571頁。)1969年6月下旬,毛澤東修改一篇社論時,將文中“社會主義強國”改為“社會主義國家”,並批示:“請注意:以后不要這種不合實際情況的自己吹擂。”(《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6卷,第258頁。)一直到晚年,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步伐都保持了低調,顯然與“大躍進”帶來的警示和教訓有關。

“大躍進”運動帶來的這個警示和教訓,不僅有益於中國慎重看待並相應調整社會主義建設的前進步伐,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搞建設也是有啟發意義的。毛澤東晚年接見了許多對社會主義中國充滿好感的外國領導人,會見時總是把“大躍進”運動的錯誤,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教訓介紹給那些願意向中國學習的外賓,提醒他們建設國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要遵循規律,不要著急。比如,他對烏干達總理奧博特說:我們犯了錯誤,要搞多,要快,結果証明是不行的。經濟要逐步上升,發展隻能根據可能,不能隻按照需要。(參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508頁。)對印尼客人說:搞經濟不要太性急,我們早幾年吃了太性急的虧。(參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532頁。)對越南的胡志明講:建設可以逐步發展。我們吃了搞急了、搞多了的虧。那時就是貪大、貪多、貪全。(參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592頁。)對尼泊爾王國太子比蘭德拉說:要把煤、鋼、機械等工業搞起來,需要很多時間。(《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598頁。)對剛果國務委員會副主席拉烏爾說:你們現在愁你們的經濟,我們也愁怎樣把經濟搞上去一點。我們犯過許多錯誤,你們不要走我們的彎路。(參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6卷,第312頁。)

中國近代以來,長期糾結於“悲情”和“趕超”這兩種心態。“悲情”緣自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趕超”是由“一窮二白”的國情所逼。這兩種心態互相激發,轉化為“落后就要挨打”的普遍認識,促使從上到下都想在短時期內用非常方式改變落后面貌﹔同時以為,隻要大幅地改變生產關系,就能大幅度地激發出超越其他國家的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強大繁榮也就指日可待。“大躍進”運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毛澤東痛定思痛,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看法回歸常態,他對外賓講的“發展隻能根據可能,不能隻按照需要”,就是對社會主義發展常態的經典表達。

毛澤東一生成功地做了許多大事、難事,但“大躍進”運動是他做的一件大的錯事。對這件事,他先是不諉過,接著是採取了一系列亡羊補牢的舉措,然后不厭其煩地談論、總結和反思,著實把“大躍進”運動這口教訓之井挖得很深很深。這突出反映了他不貳過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也說明了毛澤東的一個過人之處,就是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絕不在同一類事情上兩次犯錯。

(作者陳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北京 100017)

頻道精選


毛澤東如何創造朝鮮戰爭勝利奇跡

毛澤東“親點”羅瑞卿大將為新中國首任公安部長

哪位開國上將被譽為“華野名將,學府高師”

專訪開國上將楊得志之子楊建華少將:講好長征故事

四渡赤水:三萬紅軍與四十萬敵軍的生死較量

少共國際先鋒師的鐵血歲月:這裡走出23位開國將軍

毛澤東為哪所學校題詞十多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