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党史频道 >> 走进怀仁堂(一)
当代中国出版社 董保存/著
 
内容简介  
《走进怀仁堂(一)》
    本书为我国著名军旅作家董保存的纪实作品,分为一二两卷。集中讲述了文革岁月中,共和国将帅们所经历的人生磨练与风雨人生故事,彰显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坚定信仰与赤诚爱国爱党、热爱毛主席的红色情怀;从中可以体会伟大祖国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需倍加珍惜。
    书中记述了诸如毛泽东、刘少奇、刘伯承、彭德怀、聂荣臻、粟裕、叶挺、黄克诚、谭政、萧克、洪学智、刘瑞龙、傅崇碧、余立金、杨成武、张经武、吴忠、陈少敏等革命家在不平凡时代的不平凡故事。是一部优秀的党史、军史、革命史、共和国史读物。   【全书目录】
【本书系列:《走进怀仁堂(二)》】

 
作者介绍
董保存

    董保存,著名军旅作家,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大校军衔。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毛泽东和世界风云人物》、《知情者说》、《将帅在逆境中》等20多部作品,其中《毛泽东与蒙哥马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精选章节  
第1—4节
    1955年9月27日,是中国军人不能忘记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自己的元帅和将军,金光闪闪的徽章使中国军人着实神气起来了。中国大地上随之掀起一阵不小的军人崇拜热潮,男孩子为能有一套军装而兴奋,女青年择偶也有了“一个豆太小(少尉),四个豆太老(大尉),三个豆(上尉)正好”的说法。
    五十多年的光阴一闪而过,当时在怀仁堂接受军衔的十大元帅和十员大将都已作古。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次授衔在中国史册上却熠熠生辉……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的国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更使我国军民激动不已……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的决策层正酝酿着一个大的举措。 1955年的早春,中央军委正式下发了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文件——《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
    1955年2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毛泽东主席正式签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正式规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的条件、来源、军衔、奖励、权利和义务等问题。同时中央军委决定,要在1955年内全部结束对现役军官的授衔工作。 【详细】
·1、授衔怀仁堂
·2、毛泽东说:“要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呀!”
·3、聂荣臻说:“要是叶挺还在,新四军就可以出两个元帅。”
·4、不穿军服的毛泽东,亲自把元帅军衔命令状送到战友们手中
第5—8节
    李华是在授衔仪式后第二天接到任务的。他同解放军画报社的柳成行一起出发,坐火车前往青岛。 坐在东行的列车上,李华就开始盘算怎么拍好这两位元帅。他设想,把他们其中的一位安排在海边上,以蓝天、白云、大海作背景;把另一位安排在花丛中…… 谁知拍摄现场和李华设想的有很大差距。 他们先到刘伯承的住处。 刘伯承元帅戴一副墨镜,坐在客厅的藤椅上正等着他们。
    “你们刚下车,吃饭了没有?”刘帅站起身。 这位以儒将风格著称于世的军事家,对这次授衔的意义看得较淡,他认为,这是我军实现正规化的一个步骤;至于他本人,对授不授元帅军衔倒是无所谓的。 “你们说怎么拍,我就怎么配合,你们当导演,我听从你们指挥。”
    “我们怎么敢指挥刘帅?” “现在就是要听你们的指挥嘛!”
    “刘帅,请您从会客室走出来,先向东走,然后再向西,走两个来回。”
   “好吧。”刘帅非常痛快地答应着。 镜头顺利地拍完了。为了给剪辑的同志多备些素材,李华还特意多拍了几个特写。 到了林彪的别墅,完全是另一种样子。空荡荡的屋子只有一扇窗子,而且,还用一层白纱和一层厚重的灯芯绒窗帘密遮着。屋里弥漫着一股药味,叫人感到这里像医院。秘书告诉他们,林彪怕风、怕光。 李华问秘书:“能不能请林总到室外去拍?”【详细】
·5、授衔仪式上只授了七位元帅的军衔,刘伯承和林彪身着元帅服的照片是在青岛补拍的
·6、登上天安门
·7、毛泽东第一次上天安门心情无法不激动,他对着麦克风说:把水银灯打开,我要看看学生们的队伍
·8、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上天安门,不是正常的庆典,因而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第9—12节
    这天是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人民举行庆祝的大喜日子。 正在解放军三○一医院的李宗仁突然接到通知,要他到天安门参加庆祝活动。接到这样的通知,他自然是高兴的,很快来到了天安门的休息室。 李宗仁上天安门,自然是和政协的人物在一起。他的身边分别是程潜和傅作义。他们虽然也感到外面的风声不对头,但也不知道这次运动究竟要干什么。 他们正在说话的时候,有一个身着黑色服装的女人走过来。不少人站起来和她打招呼。
    李宗仁没有认出这是谁,自然也就没有和她说话。 当这个女人走过去后,李宗仁问傅作义:“这个女人是谁?” 傅作义不解地问:“毛主席的夫人,你不认识?” 李宗仁很有几分不安,说:“我只是去年在毛主席请吃饭的时候见过她一次,现在换了服装,我都认不出来了。” 天安门上的庆祝活动开始了,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城楼上出现了许多红卫兵,使得城楼上多了几分朝气。李宗仁站在城楼上听完林彪和周恩来总理的讲话,心中想了不少的问题,这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中有一些记载,我们在这里不一一叙述。 给李宗仁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时候,那些红卫兵们个个热泪盈眶,他心里暗暗慨叹:毛泽东的威信真高啊!
    突然,毛泽东向李宗仁走来,并且伸出了手要同他握手。李宗仁赶快从沙发上站起来,握住了毛主席的手说:“主席,您好哇!” “你要保重身体,共产党不会忘记你的。”毛泽东说这话的时候,充满了真诚。【详细】
·9、“文化大革命”的紧张时刻,毛泽东把李宗仁叫到身边,听他讲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
·10、毛泽东把斯诺叫到了天安门的正中央,其用意使一向特别自负的美国人没能猜透
·11、毛泽东没有想到,他最后一次上天安门,林彪竟然不辞而别
·12、刘伯承在一九五八
第13—16节
只要一提到1958年,人们想到的就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这一年的春天,中共中央先后在南宁、成都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在这两次会议上都挥动着改变中国历史的巨手,大谈所谓“反冒进”,批评周恩来等同志“离右派只有50米远了”,“打击群众积极性”,“给右派进攻以相当的影响”……
    在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被加以肯定。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在某些范围内表现为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 这一次又一次的会议,使中国的大地一步一步发起烧来。 【详细】
·13、反教条主义的斗争悄然兴起,彭德怀和林彪都与之有关
·14、陈毅愤怒地叫道:“你病成这个样子,还写什么检讨?要写,我替你写!”
·15、刘伯承没能听到平反的消息就离我们而去
·16、彭德怀元帅和《欧阳海之歌》
第17—20节
当我们翻看被彭德怀写满了眉批和旁批的《欧阳海之歌》的时候,我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灯下,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戴一副老花镜,手捧一部小说,看着看着,忍不住拿起了笔,用那双签发过无数份作战电报、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在书上信手写来—— 他写下最多的,是自己读小说时的联想、感想和对往事的回忆,是作为一个读者感情的共鸣。【详细】
·17、他写下最多的是自己读小说时的感想和对往事的回忆
·18、作为带兵的人,对欧阳海从苦孩子成长为英雄的道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9、一本不寻常的自传——访彭钢少将
·20、聂荣臻的最后岁月:一张毛泽东的办公照陪他走完了人生的旅程
第21—23节
聂荣臻元帅遗憾自己健康状况不好,所以常说,要是身体好,我一定要到特区去看看,看看那里的大好形势。 这天,他听秘书读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讲话。 邓小平说:“实践证明,我们搞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再快一点!”
    聂帅听到这里,深有感触地说:“小平同志了不起,这个讲话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就因为坚持了小平同志的思想。按照小平同志的思想搞下去,我国的改革开放就会有更大的发展。” 听了一遍,他还觉得有些东西没听明白,就叫秘书再念一遍,有的地方,他听了三遍,后来又问别的秘书是如何理解小平同志讲话的。【详细】
·21、邓小平发表的南巡讲话,他让秘书连念三遍
·22、“澳星”发射失败,聂帅问:报纸上不是说准备很充分吗?
·23、临终遗言令所有的人动容
我要评论  
 
 图书推荐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