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党史频道 >> 走进怀仁堂(二)
当代中国出版社 董保存/著
 
内容简介  
《走进怀仁堂(二)》
    本书为我国著名军旅作家董保存的纪实作品,分为一二两卷。集中讲述了文革岁月中,共和国将帅们所经历的人生磨练与风雨人生故事,彰显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坚定信仰与赤诚爱国爱党、热爱毛主席的红色情怀;从中可以体会伟大祖国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需倍加珍惜。
    书中记述了诸如毛泽东、刘少奇、刘伯承、彭德怀、聂荣臻、粟裕、叶挺、黄克诚、谭政、萧克、洪学智、刘瑞龙、傅崇碧、余立金、杨成武、张经武、吴忠、陈少敏等革命家在不平凡时代的不平凡故事。是一部优秀的党史、军史、革命史、共和国史读物。   【全书目录】
【本书系列:《走进怀仁堂(一)》】

 
作者介绍
董保存

    董保存,著名军旅作家,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大校军衔。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毛泽东和世界风云人物》、《知情者说》、《将帅在逆境中》等20多部作品,其中《毛泽东与蒙哥马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精选章节  
第1—4节
“杨余傅”就是指的杨成武、余立金和傅崇碧同志。所谓“杨余傅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反党集团为了实现篡党夺权阴谋而精心策划的一个重大步骤,也是一起骇人听闻的重大冤案。1968年3月22日,突然发布了两个命令,一个是说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犯有极严重错误,决定撤销他们的所有职务。另一个命令是任命黄永胜为总参谋长。由于林彪别有用心和有意封锁,以致军队如此重大的人事变更,几位军委副主席都毫无所闻。至于这一事件何时策划,怎样酝酿的,那就更是不得而知了。林彪在关于“杨余傅事件”的一次讲话中说,这件事在毛泽东同志那里汇报了,开了四次会才决定下来。可见林彪是早有预谋的。【详细】
·1、震惊中外的“杨余傅事件”
·2、文化大革命中的“第五个回合”
·3、宫廷政变式的逮捕
·4、前来探病的吉普车
第5—8节
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站起来接电话。电话是公安部部长、北京卫戍区政委谢富治从人民大会堂打来的。 “傅司令员,请通知北京卫戍区团以上干部,凌晨1点钟到人民大会堂北京厅。林副主席、总理、中央文革全体同志要接见我们。”
    傅崇碧答应着,心想,为什么要在这样的时间接见团以上干部呢?旋即又想通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工作,总理、中央文革小组也经常是工作到凌晨,这会儿接见,又有什么奇怪的?【详细】
·5、凌晨2时的突然任命
·6、紧锣密鼓揪“后台”
·7、傅崇碧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沈阳机场…
·8、难当的联络员
第9—12节
毛泽东视察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余立金是随行者之一。 余立金随毛泽东出去,是杨成武向周总理建议的。主席说不定要乘飞机、乘船,所以要空军的余立金、海军的李作鹏随行。总理认为这个建议可行,就这样决定下来。 如果不是周恩来以中央的名义下令,余立金想去也去不成的。但余立金没想到会因此得罪了吴法宪。 【详细】
·9、深夜三请余立金
·10、悲剧给人更多思考 无论对当事人还是后来者
·11、看到了不该看到的,知道了不该知道的
·12、动乱中的卫戍司令
第13—16节
说到“杨余傅”事件,必然会联系到“大树特树伟大统帅毛主席的绝对权威,大树特树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这篇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署名是杨成武。但这篇文章从成稿到发表以至后来挨批判,实在是一波三折,颇耐人寻味。
    杨成武跟随毛泽东视察华北、华东、中南地区时,在林彪的操纵下,北京成立了由吴法宪、叶群、邱会作、张秀川组成的军委四人小组。这个小组曾经给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布置了写作任务——要写大块的、有分量的学习与批判文章。【详细】
·13、“大树特树”出笼前后
·14、钓鱼台,3月8日
·15、毛家湾,一纸证明
·16、波及全国的武汉“七二○”事件
第17—20节
毛泽东的专列,奔驰在京广线上。 一上了火车,毛泽东就开始工作。他先是把北京军区的司令员郑维山找来,让他汇报有关北京地区的情况。 车窗外,只要是过一个城镇,就可以看到大标语。车到郑州,他看到了这样两条根本对立的大标语: “大局已定,二七公社必胜!”
    “二七公社必须向人民低头认罪!” …… 毛泽东说:“在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为什么不能联合起来呢?” 他对杨成武说,你可以把我的这句话告诉他们。 毛泽东这次到武汉,还是住他住过的老地方——东湖甲所,也就是人们说的梅岭一号。 【详细】
·17、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毛泽东到达武汉。当天,谢富治和王力也赶到这个江城火炉
·18、毛泽东明确说:“我们为陈再道保驾!”
·19、当着毛泽东的面,陈再道和谢富治、王力等人争了起来
·20、情况突变,武汉三镇吼声如雷,毛泽东所在的东湖,冲进了不明真相的群众
第17—20节
在当时的情况下,毛泽东也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依毛泽东的估计,武汉的情况可能会很快好转,他还可以在那里“胜似闲庭信步”。谁知武汉突然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态。 根据现在披露的材料来看,当时毛泽东还没有准备马上离开武汉。只是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件使他下了决心。 武汉的情况很快汇报到了林彪那里,也很快到了江青那里。【详细】
·21、一封江青亲笔签署的信件送到了毛泽东的手上
·22、聂荣臻企图谋害毛泽东?
·23、一份电报解开谜团,审讯工作开始……
·24、两包毒药,交到刘从文手上,他的手发抖了
我要评论  
 
 图书推荐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