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陈云在中共历史上的十大贡献

(上海)刘启芳 房 中
2013年03月22日15: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六、稳定经济秩序,为巩固新生政权奠定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接收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国民党统治时期长期存在通货膨胀,从1937年到1949年,通货增发货币1400多亿倍,物价上涨85000多亿倍,经济秩序极其混乱,严重地影响了新生政权的巩固。

趁着新中国成立初期严重的经济困难,许多投机资本家从中谋取暴利,他们抢购两白(大米、棉纱)一黑(煤),导致全国从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出现了四次大规模物价上涨风。有的评论人士预言“共产党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作为主管全国财经工作的陈云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明确指出:看物价能不能稳定,还饿死人不饿死人,这是对我们的考验。停止通货膨胀,使金融物价稳定下来,这是人民的希望和国家恢复经济的需要,是人民政府的责任,它不仅关系到4.75亿人的命运,而且对全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有着重要影响。

当时,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稳住了上海,也就稳住了全国。时任陈云秘书的周太和回忆:陈云“决定从打击投机,稳定物价,抑制恶性通货膨胀入手。用陈云自己的话说,他在上海打了三大仗,给国民党和投机资本家摔了三只手榴弹,最后大获全胜”。

第一仗是控制银元风波。上海解放初期,投机商就大肆宣称: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却进不了上海。由于投机资本家的操纵,一开始人民币与银元的比值是10:1,后来猛涨到20:1、30:1,人民币几乎站不住脚。关键时刻,上海市人民政府动用军事力量,查封了投机分子的大本营“证券大楼”,逮捕法办首要投机分子238 名,沉重打击了破坏经济秩序的投机商,使得人民币逐步占领了上海市场,对稳定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仗是控制纱布涨价风。上海是全国的棉纱和棉布的生产和交易中心,这时上海的资本家又把目光转向了纱布,大量地买进,一时市场上难寻纱布,纱布价格不断上涨。这一仗陈云用的是增加供给的办法,从1949年11月3日起,陈云给各地密发12道指令,集结了大量的纱布,时机一到,就马上降价抛出,而且越抛价格越低, 资本家叫苦连天,大呼上了共产党的当。

第三仗是控制粮食抢购风。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资本家兴风作浪,又搞了一次粮食抢购风。对此陈云布置了三道防线,一线是上海周边,二线是东北和华东,三线是西南地区,源源不断地调粮运往上海。政府掌握的周转粮食大约有十几亿斤,足够上海周转一年半,集中抛售后,粮价下跌,让囤积粮食的资本家又吃了一次亏。

经过这三次较量,不法投机资本遭到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到1950年底,全国物价基本趋于稳定。毛泽东对陈云领导的上海经济战役评价很高,认为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陈云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