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不为人知 周恩来晚年五次大手术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尽管日理万机,由于身体素质好,一直很少生病,而“文革”中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内心的极度焦虑,使得周恩来的身体每况愈下……[详细]
解密:1964年叶帅“亲抢”胡耀邦
  对胡耀邦来说,叶剑英是一位革命的长者、智者,所以胡耀邦对叶剑英十分敬重。对热情开朗、精力充沛的胡耀邦,叶剑英一直赏识器重、关怀支持,而且爱护有加。1949年10月19日,叶剑英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开始主政南粤…[详细]
风雨十年农村工作部——邓子恢长子邓淮生访谈录
  邓淮生是邓子恢同志的长子,已年近70,采访就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办公室进行,他现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初次见面,印象特深,高高的身材,宽宽的肩膀,典型的国字脸,浓浓的双眉,匀称的五官,未曾开言已是满面微笑。这位忠厚长者的和善慈祥,一下子就把我进门时的忐忑和不安全部驱散…[详细]
雷锋:不曾离开,也从未走远
  在目前图书市场的几百种雷锋图书中,大多是有关雷锋个人的传记、故事、日记、照片、逸闻趣事等等,尽管有些图书在书名、结构或设计上花了一些心思,出了新意,但依然摆脱不了“新瓶装旧酒”的套路。因此,宣传雷锋精神,如果始终只是围绕着雷锋个人的历史来宣传的话…[详细]
解密:北戴河的政治变迁 "夏都"功能两兴两止
  北戴河与美国的戴维营、俄罗斯的索契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夏都”——国家领导人度假胜地…[详细]
盘点:用镜头为抗日烽火瞬间定格的勇士们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勇赴战场而真刀真枪地去与日本侵略军搏斗,很显然这是一种壮怀激烈、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壮举。就是在这奋起抗日的血肉长城中,却有这么一些特殊的仁人志士—— 他们胸挎照相机或肩扛摄影机这当时并不多见的 “作战武器”…[详细]
抗美援朝战地记者追忆:板门店停战谈判采访
  1953年6月,随着朝鲜战争双方谈判接近达成协议,中共中央宣传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组织记者团去开城采访。我当时在西北军区人民军队报社当记者。6月初的一天上午,社长方唯若找我谈话,告诉我被组织选入赴朝记者团,到开城参加停战谈判采访…[详细]
俄罗斯的“中国风”:盘点苏联汉学研究史
  俄罗斯汉学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在中俄文化和经济社会交流交往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长期以来,国内对国外汉学的关注和研究,偏重西方汉学,比如,西方汉学代表人物利玛窦、李约瑟、费正清、马悦然等,在中国广为人知,一些著述,如《剑桥中国史》、《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等…[详细]
解密:如何巧借美军飞机把我军将领集体送往前线
  为了能够把在延安的高级将领迅速、安全地送往前线,叶剑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是不是可以借用美军观察组的飞机把我军将领从延安送出去?当然这有风险。”…[详细]
周恩来“解放”廖承志的“三步妙棋”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曾呕心沥血、殚心竭虑地保护了党和国家的许多优秀干部。其中,“解放”廖承志,可以说是周恩来一手策划导演、精心“炮制”的“杰作”,极具智慧和喜剧性。周恩来为此连走了三步妙棋。第一步棋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详细]
徐向前:“坚持最后五分钟”
  徐向前元帅非常注意教育引导干部在作战中要养成一个好的战斗作风。他常说:“当一个指挥员,尤其是高级指挥员,要胆大心细,抓住战机,英勇果断,不顾一切!”并强调:“打歼灭战对敌人要狠!对自己指挥的部队,在歼灭敌人的行动上,也要狠!不怕疲劳、伤亡和消耗。”…[详细]
1922年青岛收回后的“悬案”交涉
  1922年12月青岛收回后,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就收回国武农场一案成立评价委员会,讨论收回办法。但是日方根本无意交回国武农场,浮开价格高达1040万元之多。1923年,中日双方继续商讨,同时进行实地勘估。5月28日,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所设特种案件委员会将国武农场面积测量完毕…[详细]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出版
  著名传记文学作家叶永烈先生有关中共党史系列的长篇纪实文学《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目前已出版…[详细]
歌剧《江姐》唱响中央党校
  为庆祝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空政文工团的红色歌剧《江姐》3月31日晚在中央党校礼堂唱响,并由此拉开了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的帷幕。歌剧《江姐》由阎肃根据小说《红岩》改编创作,羊鸣、姜春阳、金砂担任作曲。该剧自1964年9月在北京首演以来…[详细]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受捐4500万元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啟福爱心专项基金”设立仪式日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啟福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捐款4500万元人民币设立的“啟福爱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文教卫生事业及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啟福置业是一家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详细]
湖北竹溪老人为无名烈士守墓64载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昨日,86岁的竹溪县蒋家堰镇徐家沟村一组的赵成重老人,颤巍巍来到村头半山坡上的赵家坟院前,为长眠于此的无名烈士祭扫。青山,野草,风蚀的墓碑。通过老人介绍,一段封存了大半个世纪的红色历史呈现在眼前…[详细]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 条)
  • 匿名发表  署名:
  • 验证码:

  •    
  • 留言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