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万里:中国农村改革的开拓者【4】

孟兰英

2015年09月23日08: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包产到户’如果试验失败,滑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了,我们有办法再把它拉回来。”

1978年秋天,安徽遭遇10个月没下雨的严重干旱。“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面对大旱这一严峻形势,中共安徽省委于9月1日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万里在会上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那样明年的生活会更困难。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度过灾荒。”省委经过讨论,果断决定:凡是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都可以借给社员种。同时,鼓励社员在不影响水土保持的前提下,开荒多种,谁种谁收,国家不征公粮,不派统购任务。

省委做出的“借地度荒”这一决定,是经过了激烈争论的。有的同志认为,“借地度荒”的做法是不相信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这样调动出来的积极性不是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的同志说,这是以“借地度荒”为名,搞分田单干之实,是方向道路问题。万里心平气和地解释:我们讲的是“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如果集体有办法耕种,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总的原则是,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体,只要是把可以种麦、种菜的土地都种上就行,种上了就能有收获,总比撂荒好。不管集体还是个体生产的粮食,吃了都解饿,都可以度荒。

省委作出的这一重大的政策性规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自救的积极性,同时还激发了农民自我解缚的勇气。不少地方由借地转为包地,把全部小麦、油菜包到户去种,由此引发了“包产到户”。

当有些地方暗地搞“包产到户”的事情被汇报到省委后,万里立即批示:“我看可以试验。”1979年2月6日,省委又专门开会讨论“包产到户”问题。万里在会上说:“包产到户问题,过去批了十几年,许多干部被批怕了,谈‘包’色变。但是农民普遍希望和要求包产到户。过去批判过的东西正确与否必须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我主张在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验。”针对一些人对包产到户的思想顾虑,万里打趣地说:“搞包产到户会不会像有人担心的那样,滑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我说即使滑下去,那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把它拉回来就是了。有人提出如果减了产收不到粮食怎么办?那就调一点粮食给他们。”

有了万里撑腰,有了省委的态度,肥西县山南公社干脆把所有耕地都划到户去包,开创了全省“包产到户”之先河。山南公社的试验很快见到成果,并传到了其他地方,滁县地区就有17%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1979年虽然安徽遇到旱灾,但农民积极性高,粮食反而增产了。当时,还在国务院主管农业的陈永贵说,万里这样做是“好行小惠”。安徽干部却说:“几千万人有了饭吃,还卖余粮给国家,难道这是小惠吗?于国于民都是大实惠。”

推荐阅读

盘点:毛泽东一生中爱读的8部书

组图:历届中共中央领导人在阅兵式上的珍贵照片

缅怀开国上将宋时轮:早年三次击退日军围剿 曾主持军事科学院工作28年

哪位开国上将曾是资深的“潜伏”者

陈云当选恢复重建后的中央纪委第一书记经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