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周刊模板--黨史頻道--人民網

 

 

6

毛澤東生命中若干“最后一次”
  偉人毛澤東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成就輝煌,更有很多開創性的壯舉令人嘆為觀止,他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畢生精力的精神和崇高風范,令人矚目、感人肺腑。﹝詳細﹞
彭德懷對待蘇聯顧問:“防止機械搬運”
  1950年11月,周恩來會見籌建陸軍大學的劉伯承等人,告訴他們:為了辦好陸大,毛主席已經聘請了一批蘇聯顧問來幫助工作。一提到顧問問題,劉伯承很自然地想起當年與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的交往。李德那種獨斷專行、飛揚跋扈的霸道作風,曾給中國革命造成巨大損失,也在他的心中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痕。﹝詳細﹞
瞿秋白被迫離開中共中央領導崗位始末
  瞿秋白在其絕命之作《多余的話》中寫道:“我第二次回國是1930年8月中旬,到1931年1月7日,我就離開了中央政治領導機關,這期間隻有半年不到的時間。可是這半年對於我幾乎比五十年還長!人的精力已經像完全用盡了似的,我告了長假休養醫病———事實上從此脫離了政治舞台。”﹝詳細﹞
那些曾闖入宋美齡心扉的男士們
  美國韋爾斯利學院檔案館珍藏有一批宋美齡早年書信,其中透露出在與蔣介石婚戀之前,宋美齡曾有過不少追求者,也有過自己喜歡的人。這批書信是宋美齡寫給她的美國大學同學埃瑪·德隆·米爾斯的。米爾斯小姐,比宋美齡大4歲,是宋美齡的終生密友。宋美齡早年書信中那些曾經闖入過她心扉,﹝詳細﹞
瓊崖紅色期刊的“激情歲月”
  近日,海南省檔案館展出了一系列珍貴的紅色檔案。包括《新瓊崖評論》創刊號等在內的紅色歷史期刊,吸引了眾多關注瓊崖革命歷史進程的追尋者的目光。﹝詳細﹞
毛澤東為何主編《農民問題叢刊》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舉行,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國共合作正式開展。為了促進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培訓農運干部,時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的共產黨人彭湃倡議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后經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通過,於同年7月在廣州開辦。﹝詳細﹞
《新瓊崖評論》:“革命健兒”步履鏗鏘
  20世紀20年代,在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的欺壓下,《新瓊崖評論》扛起了宣傳革命思想的大旗,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先進思潮,喚醒瓊崖人民的革命思想覺悟。1925年初,時值《新瓊崖評論》創辦一周年之際,瓊崖革命先驅王文明將其形容為“旭日初升”,寄希望其能成為一位“革命健兒”,永為瓊崖革命之向導。﹝詳細﹞
成都黃埔軍校校址考
  中正堂西面偏北80余米處為黃埔樓,是一棟德式三層別墅,轎車可直接駛到樓梯處。建於軍校后期,是校負責人辦公和休息的地方。蔣介石每次來成都,常住在此樓的二樓。這座樓又稱軍校官邸或西樓、洋樓,軍校師生習慣稱作“黃埔樓”。在中正堂正東,原建有辦公樓宿舍等建筑。﹝詳細﹞
西安事變前張學良與莫斯科的秘密關系
  此前對西安事變的研究都著重張學良與中共中央的關系,似乎忽視了當時的張學良其實更有求於蘇聯的歷史事實。這一忽視直接導致了研究中的某種錯覺,﹝詳細﹞
美國為什麼要向延安派駐美軍觀察組?
  在抗日戰爭期間,曾經有一支美軍觀察組活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他們的成員包括步兵、信號兵、航空兵、軍醫等。美國為什麼要向延安派駐美軍觀察組呢?1939年以后,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不僅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而且對其實行新聞和政治上的封鎖。為了打破這一不利局面,周恩來積極地與美國駐華官員接觸,﹝詳細﹞
關於趙登禹、佟麟閣兩將軍的殉國地
  有關趙、佟兩將軍殉國的記載,見於當時參加南苑之戰的二十九軍三十八師一一四旅旅長董升堂的回憶:“佟、趙兩將軍因體力衰弱,步履維艱,乃同乘汽車企圖到永定門收容部隊,以資攻擊再舉。但狡黠詭詐的日軍,早已在南苑至大紅門公路兩側埋伏重兵,並以大隊的坦克車在大紅門附近,﹝詳細﹞
史沫特萊對張克俠的採訪
  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女士於1928年12月來到中國。她撰寫的《中國紅軍在前進》、《中國人民的命運》、《中國在反擊》、《中國的戰歌》等著作,向世界宣傳了中國的革命斗爭。1939年11月,史沫特萊女士到三十三集團軍前線採訪,和三十三集團軍參謀長張克俠就中國抗戰的戰略戰術...﹝詳細﹞
導彈將軍張愛萍:我們不能沒有打狗棍
  歲月匆匆易逝,痛別的情感尚未消失,卻在轉瞬之間迎來了新年。1月9日,是第二炮兵全體官兵愛戴的老首長張愛萍同志94歲誕辰。﹝詳細﹞
毛澤東與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倡導和推動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發動全民族抗戰,挽救民族危亡,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同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還積極聲援和支持世界各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詳細﹞
鄧小平的政治智慧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探索選擇了我們自己的道路。在不斷學習、借鑒和繼承的同時,如何防止因學習而把我們自己的意識形態解構掉,確實是一門不淺的學問和藝術。在這方面,鄧小平是當之無愧的大家和高手。他把兩者巧妙結合,為我國既堅持社會主義、又突破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圍堵殺出了一條血路,贏得了時間和空間。﹝詳細﹞
用“血肉聯系”描述黨群關系的由來
  “血肉聯系”一詞,是對黨群關系密切程度的一個比喻。那麼以“血肉聯系”來描述黨群關系的密切程度是怎麼來的呢?黨內最早描述黨群之間密切關系的詞語不是“血肉聯系”,而是“種子”和“土地”的關系。1945年10月17日,毛澤東自重慶談判回到延安后,面對嚴峻的革命形勢,﹝詳細﹞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
  • 匿名發表  署名:
  • 驗証碼:

  •    
  • 留言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