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聲
第四,始終堅持建設一支黨領導的強大的人民軍隊。
毛澤東曾強調:“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為核心的武裝力量,是捍衛憲法規定“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堅強衛士﹔是保衛國家政治獨立、領土完整的鋼鐵長城。
這支軍隊的成員,以工農勞動者子弟為主體,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和對內對外的方針政策。60多年的實踐証明,一旦人民共和國有需要,這支軍隊就挺身而出,開赴前線。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的人民群眾遭受災難,第一時間趕到救援的,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支軍隊愛人民,也深深地為人民群眾所愛。正是有這樣一支軍隊,才能使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保証“經過人民共和國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成為可能。
第五,始終重視黨的自身建設,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備的骨干,保証了中國共產黨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中國共產黨已培養鍛煉了大批治政、治經、治文、治軍、治黨的人才。他們經過戰爭環境的嚴酷考驗,延安整風學習,同工農勞動者同生死共患難,有相濡以沫的魚水之情。在他們的帶領下,經過全國土地改革、“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和大規模經濟建設等等,50年代又培養出更大一批忠於黨的事業的干部。毛澤東在上世紀60年代初,及時提醒全黨要重視培養無產階級革命接班人,並提出五項條件:要搞馬列主義﹔要為大多數人謀利益,“沒有這一條不能當支部書記,更不能當中央委員”﹔要能團結大多數人﹔有事要跟同志們商量﹔自己有了錯誤,要作自我批評。
十年“文化大革命”,搞亂了干部隊伍成長的環境,但對所有干部也是一種特殊政治環境的考驗和鍛煉。上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陳雲及時提出按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選拔中青年干部的問題。他們說,這個問題十分迫切,十分重要。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支持下,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50年代成長起來的夠格的干部,安排到各級領導崗位,成為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領導骨干。之后,又有千千萬萬的干部,經歷國內、國外復雜政治環境的考驗,學歷高,經過上山、下鄉、參軍接觸工農兵,接觸實際,從基層工作做起,幾十年經歷各級領導崗位的鍛煉,成為參與改革開放、領導改革開放的新一代。真可謂,人民共和國人才輩出。
中國共產黨所以能培養出一代又一代骨干,主要靠在從事黨領導的事業中,發現、考察、培養、選拔干部。同時,十分重視經常開展黨內教育。如,關於共產黨員應具備條件的教育﹔關於理想信念教育﹔關於正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關於維護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的教育﹔關於思想作風的教育,反對脫離群眾,反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注意及時清除貪污、受賄的腐敗分子,處置不合格黨員,保持黨的純潔性﹔等等。當前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說:“崇高信仰始終是我們黨的強大精神支柱,人民群眾始終是我們黨的堅定執政基礎。隻要我們永不動搖信仰,永不脫離群眾,我們就能無往而不勝。”人民共和國60多年能為人民謀幸福,辦成一件又一件大事,我們堅信,“經過人民共和國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路會愈走愈寬廣。
(作者:《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 |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摘》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 毛澤東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