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三章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后十四次离京

2013年12月30日09: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八 到天津、唐山、秦皇岛探讨工商业改造

毛泽东从杭州回到北京,3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宪法草案初稿。这以后,毛泽东又开始集中精力思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考虑在农村逐步实现合作化的同时,如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他决定到天津、唐山、秦皇岛等地做些考察。陪同这次考察的有杨尚昆、罗瑞卿及轻工业部部长、铁道部部长和天津市市委书记等领导同志。

1954年4月18日星期天,毛泽东突然想去西安,因准备不及没有成行。

19日,杨尚昆、罗瑞卿为布置主席出发的事忙了一天。晚上,毛泽东召集会议,讨论日内瓦会议的有关问题。也许是因日内瓦会议,周总理也要赴会,毛泽东改变了去西安的想法,就近到天津和山海关考察。

晚上10时,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

20日凌晨1时,专列到达天津。毛泽东听取了天津市领导的汇报后,宿于原黄敬同志处。当天,毛泽东邀李烛尘一起到唐山、秦皇岛考察。下午1时出发赴山海关。

晚上7时30分,专列到达山海关。毛泽东一行宿于车上。

21日上午,毛泽东在秦皇岛市委书记、市长王植范等市、区两级负责同志陪同下,视察山海关长城。

在“天下第一关”城楼下,毛泽东走下汽车,惊喜地说:“这儿变了!”

1950年2月,毛泽东从苏联回京途中,与周恩来到这里。因刚刚解放不久,山海关城楼,缺门断户,残破不堪,满目疮痍。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这里停留一会儿,就离开了。如今这里修葺一新,甚为壮观。毛泽东登上城楼,在城楼北侧,举目望去,是重叠的燕山。城外不远处有一个平台,毛泽东问那是什么。山海关区委书记、区长柴洪山告诉他,那是威远城遗址,是明朝吴三桂投降清兵的地方。由此毛泽东讲起了吴三桂的故事。

毛泽东沿长城向北走,见到前边有一个墙垛,问:“那是烽火台吧?”柴洪山说:“是的,战争时做信号用的。”这时毛泽东又讲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王植范请毛泽东到箭楼看看。毛泽东说:“好,欲穷千里目嘛!”到箭楼上,毛泽东极目远眺,隐约见到远处有起伏的山峦。毛泽东问那是什么地方?王植范说:“那是碣石山,在昌黎县北。”毛泽东俯视山海关全城,亲切地同大家交谈。他问柴洪山山海关有多少工人,多少农民,多少商店?柴洪山一一做了回答。他又问,工人工资有多少?生活得怎样?柴洪山又一一做了回答。

毛泽东听后说:“山海关人民生活还苦啊,要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提出要“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

从城楼下来,毛泽东一行驱车来到南海“老龙头”。这里,早年在帝国主义的炮火下毁坏了,城墙坍塌残破,只是还有一个土坡,像是一道堤坝。毛泽东一下车,惊奇地问:“老龙头在哪呀?”人们指着土坡说:“这就是老龙头。”并向毛泽东诉说了八国联军占领了山海关及以后英、美、德、法、日、俄等国军队在“老龙头”修建军事营盘的情况。柴洪山手指营盘位置,一个一个向毛泽东作了介绍。特别是日本,在营房内还设有“铁牢”、“水牢”和“狗圈”等等刑房,残酷地杀害中国人民。1933年元旦,日本又以此为阵地,武力夺取山海关。解放后,一时还无力维修。毛泽东向上走去,看到一门旧炮放在那里,问是怎么回事。柴洪山说:“这是八国联军留下的,是德国造。”

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中国人民再不受外国的欺侮了。”

在“老龙头”的尽头,毛泽东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与柴洪山交谈起来。“你是一区之长,都管什么呀?”

柴洪山不及思索,便脱口而出:“什么都管呗。”

“那,这大海你管吗?”

“管。”柴洪山回答。

毛泽东风趣地说:“都管可不行啊,还有公海呢。”接着又说:“我们是要把大海管起来,不过现在还做不到,这是一项长远的目标。”

从这里向西南望去,秦皇岛码头隐约可见。毛泽东问那是什么地方,王植范回答,是秦皇岛码头,“也是请主席要看的地方。”①

中午12点30分,毛泽东一行来到秦皇岛。毛泽东登上东山看了海港。然后视察了秦皇岛海港。港务局局长石新正在那里迎接。王植范向毛泽东做了介绍。毛泽东衣着朴素,和蔼可亲,跟下级谈话,总是面带笑容,使人们无拘无束。他在早晨问到苏峰的名字时,因为与苏联的苏同字,所以风趣地说:“你怎么叫个外国人的名字啊?”逗得大家一阵笑声。

现在他见到石新又开玩笑地说:“来到你的天下了。”然后问:“你怎么叫石新哪?”当石新说是抗战时,怕连累家庭,改的假名时,毛泽东又笑着说:“你改假名也没用,敌人照样知道,他们是会调查的嘛。”石新陪着毛泽东向码头上边的山坡走去。

登上山坡,极目远望,又是浩瀚的大海。眼前是大、小两个码头。

毛泽东看到码头工人装卸货物的繁忙景象,赞扬说:“干得很好!”石新告诉毛泽东:国民党在撤退时企图炸毁港口,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护卫,保卫了港口的安全。又说:通过民主改革,工人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毛泽东说:“我们要靠他们把海港管好。”

当石新说到秦皇岛是天然不冻良港时,毛泽东好奇地问:“为什么不冻呢?”石新说不清楚。毛泽东接着问:“现在都有哪些国家的船只来往?”石新告诉毛泽东:“除了美国的以外,差不多哪个国家的都有,日本的最多。”毛泽东听后很高兴,说:“帝国主义对我们实行封锁,但它是封锁不住的。”

毛泽东从汇报中感到对外国海员限制太严,不利于交往,就幽默地说:“你们还要向他们开炮吗?”又说:“要打破封锁,我们要寄希望于各国人民,而我们也要有适宜的政策。”罗瑞卿领会毛泽东的指示,几天后公安部发来指示,改变了原来的一些规定。①

离开港口后,毛泽东到工兵二十团某部参观机器。在海员俱乐部坐了一会,又来到耀华玻璃厂。

耀华玻璃厂当时是公私合营企业,毛泽东详细了解了这个厂的情况。他冒着摄氏40度的室温,观看了玻璃生产从原料熔化、引上、采板和切片的全部过程。毛泽东针对当时有些领导干部不懂技术,不懂生产的情况,告诫他们要参加生产劳动,向工人学习技术。②

视察完秦皇岛,毛泽东乘汽车赴北戴河,下午4点半到。

夜晚,毛泽东在北戴河休息,住章家大楼。

22日凌晨5时30分,毛泽东起床,登上山坡去看日出。直到回程时,毛泽东才告别大海。天冷风大,毛泽东的感冒加重了。

上午8时,毛泽东到了北戴河车站,专列开到朱角庄支线宿营。

下午2时,专列离开北戴河。下午3时,到达唐山。

毛泽东在铁道部长滕代远、天津市工商联主任李烛尘、唐山市委副书记刘汉生等领导陪同下,视察了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工厂——启新水泥厂。

启新水泥厂是清朝洋务派唐廷枢筹资六万两白银建来起的我国第一家生产水泥的工厂。从1906年到1941年,当年的两座土窑逐步换成八台新式旋窑,一度独霸国内水泥市场。启新厂产的“马牌”水泥还在美、法、意等国际赛会上多次获奖,一直饮誉南洋等地。

滕代远向毛泽东介绍了启新厂的党委书记、军代表赵光。

毛泽东问:“你们总经理呢?”

启新总经理周叔韬,是我国北方民族工商业界的代表人物,是拥护共产党领导、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实业家、水泥专家。启新水泥厂,在水泥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在其他一些工商业中也有相当的影响。

“周叔韬在天津。”主席略感失望。

“副经理呢?”毛泽东问。

“副经理姒南笙,厂长汪公勤,副厂长陈达有、娄育后。他们在办公室。”

“我要见见他们!”

要见这些资方代表,本来并不难。但是,按照唐山市委的部署,这次主席来厂视察,只安排赵光一人作陪。为确保主席安全,厂党委的其他成员已经分到各重点部位做保卫工作。毛泽东要见他们,赵光没有精神准备,拿不准该怎么办。他赶紧请示市委刘汉生书记。经商议,决定由刘书记亲往办公室,把姒南笙请来。

毛泽东由赵光陪同,向生产车间走去。中午已经打扫过,如今又略有积尘的地上,印满了新的行行足迹。

“这是什么?”毛泽东指着路旁一大堆花生、核桃般大小的深灰色的块状物饶有兴趣地问。

“这是水泥生产的半成品,叫熟料。将熟料加入适量的石膏,磨成粉就是水泥。”赵光回答。

毛泽东点点头,继续往前走。先参观原料车间的三号、四号、五号磨。这三台生料磨,都是1921年安装的丹麦产球磨机。三台磨的大小、产量略有不同。因噪音大,相互说话,很难听清。大家只从磨机旁一走,就出来了。

此刻,姒南笙风风火火赶到了。

“这是副总经理姒南笙。”赵光向毛泽东介绍。

毛泽东立即伸出右手,姒南笙一惊,赶忙躬着身,轻轻握过主席的手,然后连退三小步,边退边说:“荣幸!荣幸!荣幸!”

毛泽东一行来到了烧成车间八号水泥窑。这是1941年安装的丹麦产回转窑。靠摄氏1600度左右的高温,将原料车间生产的“生料”烧为“熟料”。大家从八号窑尾扶着铁栏杆,从宽不足一米,高三米,斜度达50度的铁梯爬上去。刚爬了十几步,一股高达60至70度的热浪突然从北向南压了过来。顿时,许多人的额头沁出了汗珠。

滕代远急了,说:“赵光!你怎么搞的!温度那么高,主席会受热感冒的!得绕过去!”

“没法绕,只能原路回去。”赵光回答。

毛泽东问:“工人一天工作几个小时?”

“解放前两班倒,一天干12小时;现在改为三班倒,一天干八小时。”

“工人一天工作八小时,我们从这儿走一走有什么关系?你前面走!”

听到主席发话,赵光领着大家继续朝前走去。滕代远迅速赶到赵光跟前,轻声说:“你赶快走,离开大窑之前别站脚,主席问你什么也别说。”

大家沿着缓缓转动并不断散发着灼热的大窑旁,不紧不慢地行走。赵光越走越快,不一会就走出窑门口了。他回头望去,毛泽东仍然迈着稳健的步子,兴致勃勃地边走边看。走到窑头,还同看火工闲谈起来。

“你是当班的师傅吗?”毛泽东走近一位50开外的老工人,和蔼地问。

“是是。”听得出,答话人心里很紧张。

“师傅贵姓?”

“免贵,姓杨。”

“哦!外面的杨柳刚刚吐绿,你可是饱经风霜啰!”

毛泽东风趣地说。周围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领袖与工人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融合了。

“你们几个人看这条窑?”

“一个正火,两个副火。”

“这里温度那么高,受得了吗?”

“习惯了,没啥!”

看到一名稚气未消的青工,毛泽东问:“干几年啦?”

“三年。”

“技术怎么样?”

“比老师傅还差得很远。”

“要好好向老师傅学,向书本学,边干边学。”

毛泽东走近了窑门脸,透过碗口大的紫色玻璃窗口,朝大窑里望去。只见窑膛里烈火熊熊,一颗颗闪着亮光的核桃、花生大小的灰块在窑里欢快地滚动。

滕代远上前催主席快走,并向赵光作了嘱咐。走出八号窑,赵光立即向毛泽东汇报:“启新的水泥窑一共八台,刚才看的是最大的一台,都是回转窑,构造是一样的。按照生产流程,下面是制成车间,同原料车间一样,也是球磨机。水泥的生产过程就这样,没什么新东西了。”

毛泽东点点头,对赵光说:“你和你们副经理,跟我到车上谈谈。”①

视察完启新水泥厂,毛泽东在专列上同赵光和姒南笙谈话。毛泽东了解到赵光只读过两年私塾,鼓励他努力学习。毛泽东说:我们那里有个张宝金,从前给人家放牛、当雇工,没有读过书,后来跟着我。他就很有眼光,学习很用功。他到人民大学读书,还考第一名呢!毛泽东问姒南笙在哪个学校毕业?学什么专业?公司现在资产多少?搞合营舍得舍不得?姒南笙回答了前面的问题,对最后的问题没有敢回答。因为这是只有董事会才能决定的事情。几天后,经过董事会讨论,启新水泥厂资方提出了公私合营的申请。②

22日晚上,专列到达天津新港,毛泽东在火车上休息。

23日上午10时,毛泽东视察天津永利大沽厂。

永利大沽厂前身是久大精盐公司和永利制碱公司,为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创建。该厂的“红三角牌”纯碱享誉海内外。1952年公私合营。

厂长陈西平邀请毛泽东到办公楼稍事休息。毛泽东没同意,就站在楼前问起厂里的情况。随后,毛泽东视察车间生产。先来到重碱车间,从一楼直到四楼。将要走近滤碱机时,毛泽东的保健医生迎面走过来,他是和有关人员按视察路线先行的。说:“前面不能去,氨气太大,刺眼睛。”

毛泽东说:“没关系,还是去吧!”于是他戴好口罩和大家一起走到滤碱机前,并和岗位上的操作工人握手问好。

陈西平向毛主席介绍制碱的生产流程,抓起一把重碱(未经干燥的碱)送给毛泽东看。毛泽东一边看一边又问了些情况。出了车间,随行记者在厂房前为毛泽东和大家拍了一张合影。离厂时,毛泽东对陈西平说:“要关心工人疾苦,这么大粉尘,要得职业病的,需抓紧解决”。①

从永利大沽厂出来,毛泽东视察了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

23日下午3点半,毛泽东视察天津造纸总厂。陪同毛泽东视察的有罗瑞卿、滕代远,还有天津市委书记黄火青,市公安局长万晓塘和经保处长桑仁政等。

毛主席和党总支书记徐建和厂长杨冠农握手,询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徐建回答,是从地方上调来的。杨冠农回答,是从部队转业来的。毛泽东说:“好啊,一个从地方上来的,一个从部队上来的,搞工业你们钻得怎么样啊?”徐建说:“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政治上努力学习,在业务上刻苦钻研。”毛泽东满意地笑了。

天津造纸总厂有些车间工人的劳动条件还不太好,事先安排只请毛泽东视察制浆车间和第二造纸车间,可是毛泽东要从第一道工序开始视察。当时切芦苇的工段卫生条件很不好,切苇时满屋尘土飞扬。徐建说,切苇工段卫生条件不好,请毛主席从制浆蒸煮大锅工段看起吧。

毛泽东问:“切苇工段有没有工人操作?”

徐建回答:“有。”

毛泽东说:“有工人操作,我就能去看。”

毛泽东走进切苇工段,他不顾苇毛乱飞,尘土弥漫,从头到尾看了个仔细,并问徐建:“这里的机器设备都是老的吗?”徐建说:“两台旧切苇机是日本侵华时留下来的,一台新切苇机是我们技术革新的产物。”

毛泽东视察完切苇工段,反复嘱咐徐建:“你们要关心工人的疾苦,凡是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的问题要想办法解决。”

随后又视察了制浆车间。毛泽东边走边问,并对厂领导们说:“你们要努力学习政治,学习企业管理,要由外行变成内行。”并说:“这个厂解放后改造得不错。”又问:“黄炎培来过吗?”

徐建回答说:“黄部长1951年来过。”(当时黄炎培是中央轻工业部的部长)毛泽东听后点了点头。

看完蒸煮大锅,来到第一造纸车间,看了一二号造纸机。这时造纸女工们一看毛主席来了,顿时欢呼起来,情不自禁地齐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工人们自发地拥到毛泽东的跟前,毛泽东高兴地向大家招手问好。大家陪着毛泽东走出了车间,也没到会议室休息,乘汽车返回市里。①

视察回来,毛泽东在招待所休息到晚上7时,登车返京。

23日晚上10时,毛泽东从天津回到北京。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赵晶)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