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三章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后十四次离京

2013年12月30日09: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十 赴广州研究“一五”计划

1954年10月29日,中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发各地区、各部门讨论,征求意见。

10月31日凌晨,毛泽东在颐年堂召集政治局会议,讨论计划在12月中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党代表会议的问题。这次会议要讨论两个文件:1. 五年计划文件;2. 有关高饶事件的决议。在这次会议上,讨论了是否增选部分候补中央委员?会议决定不选为好。毛泽东提出要考虑在1956年召开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会议有三项议程:1. 政治报告;2. 修改党章;3. 选举中央委员。

会议议论了中央最近的工作:中央在北京要讨论的,除了五年计划、高饶事件外,还有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筹备的各项问题。这次会议计划1955年1月召开,后来提前到1954年12月下旬召开。

会议同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休假个一月,去广州审核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留京人员以陈云为主。书记处仍在北京,由朱德、陈云、彭真(临时由候补补上)组成书记处,邓小平、彭德怀参加,政治局还有六人在京也是多数。

政协会议由李维汉负责筹备。会议通过了军委各部门负责人员的名单。会议同意把五年计划草案发省市讨论,吸收已当选的代表和各业务部门有关同志参加讨论。①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刘少奇、李富春、蔡畅、陈伯达及罗瑞卿等一行多人和随卫人员从北京乘专列离开北京去广州。

11月1日,专列途经汉口。当时长江大桥还在计划中,往南的列车都必须经轮渡过江,然后方能继续行驶。毛泽东一行人赴中南局休息了两个小时,然后乘“延安”号渡轮渡江,从武昌南站上车,7时10分专列向南开进。

2日下午,专列途经长沙。

当时湖南省委机关才搬家,没有招待所,周小舟把自家的房子腾出来,接待毛主席。毛泽东在长沙听取了周小舟、周里、周惠、谭余保的汇报。又到隔壁程潜家探望了起义将领、湖南省长程潜。

3日早上,专列离开长沙去广州。

夜里7时,专列到广州。毛泽东等在管理局前下车,杨尚昆等到东站下车。

从北京到广州,沿途毛泽东找各地领导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当年11月23日,毛泽东在广州给黄炎培写回信,其中谈道:“购粮事,我在京所闻,亦如先生所述。来广州时沿途调查,始知问题仍是有的,但一般尚好,据说比去年要好得多。”①

周恩来于3日乘飞机抵广州。这样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李富春聚齐广州。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李富春住小岛2、3号楼,其他首长及随员住东一楼至“海屋”一带的房子。在穗期间,毛主席在“海屋”主持了中央工作会议,讨论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曾在广州工作,对广州有很深的印象和感情。到达广州的第二天,他就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山纪念堂、广州三元里抗英烈士纪念碑、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并到越秀山游泳场游泳。

5日12时,毛泽东再次去越秀山游泳。

8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李富春等开会。据杨尚昆日记记载:

刘少奇提出:

关于高饶问题的报告,请乔木起草。正面讲,提到原则高度,说些事实。

党员守则,是否需要这样一个文件?还值得考虑,如做寿,全党党员都不能做吗?

毛泽东插话:党员不能坐轿子,可发一通知(支部)。跳舞:不能专为首长组织,一周一次,本机关的人不要去外面接舞伴(北京可考虑一下)。

刘少奇谈到李雪峰提出:党内没有工业部。

刘少奇对五年计划纲要的起草和时间做了安排。

主席请假问题。五月一日天安门。纲要可以写详细些,作正式文件,使全党干部有全面了解。

周恩来提出:

财政一年的写法:要分析,主要依靠是什么(企业收入)。支出的分配,与苏联比较是40%。因国防需要大,第二是文教,苏联比我们的工业比例大。40%的分配可以在分配中去说。在投资方面141项的投资少,应说明。可以在519万亿中去议论。工人的全部计算。有些问题可以在报告中去说。一切数目字的确定在北京。

李富春谈了关于五年计划报告的内容,传达了毛泽东对纲要的意见:

基本可用,不全、不透。

不全:

1. 缺财政计划(说明收支情况、比例),着重说财政监督。

2. 文教单独成为一章(培养干部要写全;各种人才统计,缺多少,要培养多少,学校培养多少,生产提多少),工人阶级的总数(要北京搞)。

不透:

615个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和141个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重大建设项目的联系问题,工业投资用到141的不到42%,为什么要如此用法未说透。

事后,毛泽东在住处谈纲要的内容,财务计划应加一章。文教事业应单列一章,不要混入物质生活一章内。要有一个报告,如此则序言、尾巴均可纳入报告并作若干解释,说明为什么如此。①

9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杨尚昆返回北京。

10日,毛泽东起草了请各省市制定地方经济五年计划纲要的电报,指出:中央已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发给你们,除请你们于十一月底以前提出意见报告中央外,并请各省、市委召集本地区的计划工作会议,根据草案的精神和主要指标,结合当地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定出各省、市地方经济的五年计划纲要,于十二月十日送中央…… ②

在这段时间,毛泽东两次对冯雪峰《检讨我在〈文艺报〉所犯的错误》一文作了批注。③

18日,毛泽东给刘少奇、周恩来等写信:

刘、周、李、陈、罗、陶铸各同志:

《人民日报》十一月十三、十四两日载有苏联新作《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二十二章的译文,请你们看一下,足见所谓“在社会主义全部或大部建成以前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经济法则”的说法是错误的。

毛泽东

十一月十八日

请伯达同志将《新建设》及《学习》上论过渡时期经济法则的文章看一下,看有无错误。④

23日,毛泽东给黄炎培写回信:

十月三十日惠书收到。购粮事,我在京所闻,亦如先生所述。来广州时沿途调查,始知问题仍是有的,但一般尚好,据说比去年要好得多。“五反”余案,已请陈云副总理注意。尊恙如何甚念,尚希注意护养。此复。顺致敬意 ①

同日,毛泽东在越秀山游泳场与工作人员合影。

24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同乘专列离开广州返京。

25日中午,专列到长沙,在大托铺专线停车休息,毛泽东坐汽车进城,到程潜先生家探望还约见了语言学家、湖南大学教授杨树达,同他探讨了学术问题,会见了省立第一师范校长周士钊、省政协委员曹子谷。并乘车在市区转了一圈,巡视这些年来长沙的变化。这次短暂停留,毛泽东吃住都在列车上。

25日下午19点以后,专列离开长沙,深夜到达武汉。

那时,东湖招待所还没有建好。武汉市委选了冈村宁茨住过的一幢小楼给毛泽东住。那幢楼有个土暖气,算是额外优待。在这幢楼的旁边有一排平房,刘少奇、周恩来、罗瑞卿每人住一间。这些房子没有暖气设备,每间设了一个火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安顿下来后,听取了武汉市委的汇报。做了些简短谈话,会议结束后吃晚饭。晚饭地点在住宅旁边临厨房的侧室。这个侧室既不是餐厅,也不是客厅,是一个长方形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因为还有别的什物,房里摆不下方桌,便摆了两张长条桌,条桌的一侧放些板凳,便是主客的座位;条桌的另一侧,是去厨房的通道,厨师们由这条通道上饭上菜。

晚饭的主食是饺子,有炒红菜苔、炒豆腐、红烧肉等共四五盘菜,外有辣椒;汤就是饺子汤。

毛泽东一行对这顿饭看来是满意的,不但辣椒催汗,厨房里的蒸汽喷涌而来,也起了催汗作用。毛泽东抹嘴擦汗。刘少奇还打趣说:“热气腾腾,蒸蒸日上!”①

26日上午,刘子厚、李雪峰、王任重来到毛泽东的住所,接毛泽东再游东湖。

1953年春节,毛泽东到武汉思考长江治理问题,那次毛泽东到了东湖,对东湖印象很深。毛泽东称赞东湖“自然条件绝好,真是少见”。这次毛泽东到武汉,当地领导自然要邀毛泽东再游东湖。毛泽东对他们说:“今天什么也不干,一起再逛东湖,你们赞成不?”

毛泽东一行乘车至江边,换乘轮渡去武昌。在渡船上,毛泽东和李雪峰、王任重、刘子厚,谈古论今,谈刘邦,评李渊,风趣幽默,笑声阵阵。过了江,乘车直驶东湖。

毛泽东沿湖岸的碎石路,边走边谈。突然,他停下来,静静地临湖远眺。毛泽东一行来到一处平房休息,边喝茶,边聊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问答答,非常随意。

离开东湖,毛泽东一行来到了蛇山。这里是规划中长江大桥的桥址,又有著名的黄鹤楼,1953年毛泽东提出要看桥址,没有成功,这次再提。这一次,因不是节假日,又是“出其不意”,警卫工作提前做了准备,没有像上次那样被群众围得水泄不通。

在回汉口的江轮上,毛泽东一言不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下船时,毛泽东回首遥望武昌,遥望蛇山,说:“湖北的人民真好哇!”①

26日傍晚7时左右,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要离开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接到通知,要他马上赶到汉口车站。

林一山被引进停在汉口车站的专列,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已在等候。林一山上车后,列车开动。简单几句问候,毛泽东便让林一山谈谈在长江三峡建大坝的想法。

这次是开门见山,一见面就谈工作。周恩来、刘少奇的插话很简短,直截了当。汇报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毛泽东这次就是想利用从汉口到广水三个多小时行车时间,要林一山把想法谈完。不像1953年2月在“长江”舰上,时间安排得比较宽裕,题外的随便谈话很多。

谈话开始,毛泽东就问:在三峡建大坝在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林一山表示,如果中央要求在较早的时期内建成,依靠我们自己的技术力量,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是可以完成的。

毛泽东问:根据是什么?林一山说:目前,苏联正在建设的水利工程在技术和规模上同美国已建成的相差不多。美国工程师萨凡奇有信心兴建三峡工程,那么也应该相信苏联水利专家同样有这个水平。林一山说,如果不用苏联专家的帮助,我们自己也可以建成三峡工程,但需要在丹江口工程建成以后。因为丹江口水库如果按170米的大坝方案建成,也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工程。我们有了这种工程的经验,就可以把技术水平提高到能够胜任三峡工程的设计。不过,设计工作完成的时间就要推迟。毛泽东点点头,表示同意。

当林一山汇报到有关苏联专家的技术援助问题时,周恩来问:你认为布可夫的技术水平怎么样?林一山说:苏联政府派遣布可夫这样的水利专家来,这在建国初期还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和我们合作得很好,他的工作态度比电力部门来的某些苏联专家好得多。布可夫是苏联建国以后培养出来的专家,他原来还是个码头工人呢。至于说,布可夫认为中国水利专家不能做三峡工程,苏联专家也不能做,林一山认为这句话是不对的,我们的技术力量是可以胜任的。再说,布可夫的水平也不能代表苏联水利专家的水平,布可夫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但两三年后我们就超过他了,如果苏联派最高水平的专家来指导,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在“长江”舰上林一山向毛泽东汇报时,毛泽东就提到过技术力量问题,那时他就问过林一山:你们工程师有多少人?林一山说有180人。毛泽东说:噢,工程师讲百呀!接着又问技术员有多少?林一山说有1000多人。毛泽东说:噢,技术人员讲千呀!

当毛泽东问到三峡工程的地质情况时,林一山说:我们已经有的地质勘探设备都用在丹江口水利工程的坝区了。在三峡坝区,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坑探,所以对三峡坝区的地质情况,现在只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根据坑探资料,我们选择的三斗坪坝区,属于花岗岩地带,岩石只是风化问题比较严重。坑探30米以后,才发现有了较好的岩层。

这时毛泽东有些担心地问:花岗岩风化最严重的情况会是怎样的?林一山说:根据已掌握的世界资料,花岗岩风化层最深的可达百米。这时毛泽东显出焦虑的样子问:如果三斗坪坝区也有100米,那么100米以下呢?林一山说:当然100米以下就是没有经过风化的新鲜岩层了。林一山感到毛泽东对这个回答有些失望。便接着说:请主席不必担心,100米深的风化层是世界上最严重的风化情况,而我们这里,根据岸边的勘探,30米深的风化层在这个地区可能是最深的了。林一山看到毛泽东还有些担心的样子,就又向他汇报说,在25公里的火成岩坝区河段,我们才开始从几个点线上做了勘探工作,而在这以上的一段坝区属于片麻岩区,还未勘探过。

听林一山说到这里,刘少奇插话问:什么是片麻岩?还未等林一山回答,毛泽东就面带笑容,伸出五个手指晃动着向刘少奇说:好了!好了!片麻岩是花岗岩的变质岩,在片麻岩地区选坝址是没有风化问题的。

从毛泽东听取有关地质问题的汇报来看,他对水利工程的地质问题极为重视。他了解了许多地质情况,掌握了不少地质知识,概念也很清楚。所以,林一山汇报到世界著名的美国工程师萨凡奇,过去曾确定在石灰岩的南津关地区选坝址,我们不同意萨凡奇的见解,这时毛泽东没有提出过疑问。他知道三峡花岗岩地区的岩石强度高,不漏水,地质情况稳定。

在汇报到三峡工程的其他问题时,毛泽东又问了一些情况,其中包括坝形问题。

毛泽东对于水利工程的一些概念掌握得很准确。他知道水利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水文数据的分析和整编。在“长江”舰上那次汇报中,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曾听取林一山的汇报至少有六个小时,所以这次汇报中,毛泽东便没有再提起水文资料这一问题。①

26日深夜10点钟,专列进入广水车站。汇报基本结束,周恩来对林一山说:行啦!汇报完了,你可以回去了。林一山这时才明白,在汉口上车后之所以抓得很紧,目的是让林一山在列车到广水以前把工作汇报完,林一山可以返回武汉。但林一山表示,天很冷,又没有南下的列车,已经回不去了。毛泽东说:不要走啦,我们聊天吧!于是,林一山继续留在毛泽东身边,开始了一场比“长江”舰上那次更为自由活泼的谈话。

毛泽东问林一山:长江在世界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林一山把长江的概况说了一下,说明长江属于世界上几条著名的大河流之一。毛泽东问:你说,长江在世界上能不能算是第一?林一山回答,从综合条件看,也可以算是世界第一。毛泽东又问:为什么?林一山说:长江的水量在世界上居于第四位,次于巴西的亚马孙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印度的恒河。虽然长江水量不算最大,但从能源上说,由于它落差大,可以说它在世界上居于第一位;长江流域居住的人口众多,我们的祖先开垦了大量梯田,补救了可耕地的不足,已开垦的梯田远远超过了可耕地的面积。另外,世界上许多大的河流,除了密西西比河流域几乎全在美国境内外,其他都是跨国界的,而长江则是我国人民独享的。毛泽东听了表示默认。

毛泽东又问林一山:你看,美国就总的条件和我国相比,怎么样?林一山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分析了一下,认为我国和美国的条件都不错,各有所长,而我国可能稍为优于美国。毛泽东又追问了一句为什么?林一山作了互有所长的比较后,着重说明了我国所跨的纬度适合人民居住条件的比美国宽广,亚热带面积也比美国大。我国的可耕地面积不如美国多,这是由于山多,而山多则矿藏丰富,地下资源得天独厚。

毛泽东询问这些情况,说明这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他考虑到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远比欧洲各国要快,除了美国的资源外,远隔大洋,没有遭受大战的摧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发展快的其他原因,毛泽东也在经常考虑,他不仅向林一山了解,而且也向别的同志调查。他所考虑的问题,也可能就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体制问题在内的许多问题。毛泽东过去了解过美国之所以发展较快,不同于西欧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其原因之一是西欧在经济体制上有许多条条框框,限制了有识之士和某些资本家的发展,而美国州议会都有独立的立法权,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毛泽东重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是因为通过对比,可以得到启发。他当时已在考虑体制问题,考虑怎样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①

27日拂晓,毛泽东表示大家可以休息了。毛泽东对林一山说:你不要走,我请你吃早饭。稍事休息,天就放亮了。火车停在郑州附近的一个小货车站郑州北站。

小站来往人很少,不需要岗哨,这是中央警卫人员想出的一个好办法。

早饭,还是照例的两菜一汤,素食,只有一点辣味,同那次在“长江”舰上一样,边吃边谈,毫无拘束。林一山清楚地记得这次吃饭进入餐车时,刘少奇进去后,周恩来一再让林一山先进,把林一山当做客人。林一山执意不肯,相让多次。最后,林一山只好巧妙地把总理推进了餐车。总理回过头来,对林一山微微笑了笑。①

专列在郑州北站停留一夜。当时,郑州正在下大雪。省委第二书记吴芝圃、省委副书记赵文甫、黄委会副主任赵明甫到专列上汇报工作。毛泽东主要听了赵明甫关于《黄河综合治理规划》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汇报。汇报结束时,毛泽东指着《黄河综合治理图》向赵明甫说:“这图是否可以给我?”赵明甫回答:“欢迎主席审图。”把地图送到毛泽东手里。②

28日早晨,专列离开郑州当天返回北京。

关于毛泽东在返程途中调查研究的有些情况,12月19日在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毛泽东谈道:“我接到了很多来信。这次由广州回来,经过五个省都找各省的负责同志开了会,调查了农村情形。有人说农民每天只有六两米,这没有反映真实情况。实际上,说农民苦的是富农,他们拿这些话来反对统购统销。农村中有百分之七十的农民,他们过去是贫苦的,是拥护统购统销的。我亲自问过一些农民,他们说每天有米十四两六,加上杂粮每天有一斤粮,不是六两。今年全国粮食产量3400亿斤,国家共征购770亿斤,不到四分之一,其中主要是购的,占500亿斤,征的只200多亿斤。购的部分国家出公道价,相当于卖给私商的价钱。有的县长、科长、乡长,自己有余粮不肯卖,山西甚至有存几万斤粮的富县长。

今年湖南有300万户灾民,湖北有500万户,都安置好了。政府跟着灾民走,每人每天供应一斤粮食,灾民在哪里,供销合作社就设在哪里,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这证明了我们的组织能力,在前几年是没有可能的。”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赵晶)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