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三章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后十四次离京

2013年12月30日09: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六 去杭州起草宪法

1953年底,抗美援朝即将结束,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根据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全党的工作开始转向工商业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了适应这一情况,党中央考虑着手进行新《宪法》的起草工作,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宪法起草小组。

12月24日,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赴杭州,组织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对外则称“休假”。出发前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委托刘少奇代理中央主席。在会上,毛泽东向高岗、饶漱石发出警告:“北京有两个司令部,一个是以我为首的司令部,就是刮阳风、烧阳火;一个是以别人为司令的司令部,就是刮阴风、烧阴火,一股地下水。”12月中旬,毛泽东从陈云、邓小平的揭发了解到高岗的分裂活动。12月17日以后,毛泽东找多人谈话,调查了解,核实情况,并派陈云沿着高岗外出的路线,代表党中央向高岗游说过的干部打招呼。毛泽东要陈云转告在杭州休养的林彪:不要上高岗的当,如果林彪不改变意见,就与他分离,等改了再与他联合。① 为了防止党的分裂,毛泽东在这次会上提出:起草一个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建议。会议一结束,下午4时,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乘专列离开北京。

24日下午,毛泽东乘专列由北京东站出发。

25日上午,专列途经济南,时任山东分局第二书记、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向明上了专列。

毛泽东在行进途中仍然在处理国家大事。在济南,杨尚昆与滕代远通电话,经山东分局发出一封给刘少奇的电报。

在前往杭州的途中,毛泽东复电祝贺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第七炼炉三项工程胜利开工。

26日下午,专列途经浦口,柯庆施上车。专列经由轮渡渡江。

27日,专列到达上海。毛泽东住华东局。

毛泽东向前来迎接的谭震林、张鼎丞、粟裕谈了饶漱石的问题。当时,中央已决定张鼎丞到中央组织部任第一副部长,张鼎丞问毛主席有什么指示?毛泽东说: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这是很好的。对阴谋家、野心家可不能老实呀!对阴谋家、野心家老实是要上当的。①

27日下午,毛泽东在上海乘车浏览了市容。之后,到陈云住处探望了陈云。18时余,赶赴车站,登上了专列。

19时20分,专列去杭州,谭启龙同行。

28日,专列抵达目的地杭州。毛泽东下榻于杭州刘庄一号楼,办公地选在北山街84号。

当天上午10时,毛泽东到北山街84号看了看,表示满意。下午游灵隐寺、飞来峰、岳王坟、秋瑾墓、苏小小墓、武松墓。

在杭州,毛泽东听取了省委负责同志的汇报,又询问浙江农业合作化的情况。谭启龙向毛泽东介绍了浙江新登县,1952年初就试办了全省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毛泽东决定亲自到新登县去看看。

一天早上6点,工作了一个通宵的毛泽东没有休息,带着随行人员,分乘四辆轿车,往新登县方向驶去。车队到距新登县城约五公里的松溪乡时减速,车过松溪桥东停下。身穿大衣、戴着鸭舌式呢帽子和口罩的毛泽东从车上下来,在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的陪同下,沿公路向新登县城方向走去。

一路上毛泽东时而向陪同的当地干部了解农业合作化的情况,时而走到稻田边,细细观看。大约步行了三华里左右,公路左边出现了一个自然村,毛泽东大步进了村。

村里静悄悄的。毛泽东边走边环视着这个小小的村庄。这时,毛泽东看到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立即走上前去,与她交谈起来。由于陪同人员离毛泽东稍远,不知道毛泽东与老大娘谈了些什么,只见最后老大娘伸手向前指了指。毛泽东微笑着向老大娘告别。

离开老大娘,毛泽东朝着老大娘指点的方向,径直来到农业社会计王关林家。王关林家坐西向东,背靠杭新公路,三室二厅的住房,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宽敞的。所以,农业社的社部就设在他家。毛泽东的卫队长、秘书、摄影师侯波、省公安厅厅长王芳和省警卫处的汪龙和也随主席走进王关林家。房主罗彩玉及24岁的儿子王关林,见有客人进屋,连忙迎上来。因毛泽东戴着大口罩,他们没有认出是毛主席,但看其魁梧的身材,便认定是个大干部。他们将毛泽东一行七人迎到堂前,搬凳让坐。毛泽东坐在西首的长条凳上,其他人员分坐两边。王关林的妻子给来客倒好茶水,便退出堂前。堂前只剩下王关林与毛泽东及陪同人员。

王关林,因为有点文化,又积极上进,在村里是个骨干,还上省城开过几次会,也算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了。可此刻,面对这么多突如其来的大干部,他感到很紧张,拘束得连头也不敢抬起来,更不要说好好地看看这些领导是谁了。

毛泽东亲切地问王关林的姓名、年龄、家庭出身和生活情况,王关林一一作答。毛泽东又问:“这是什么村子?有几户人家?多少田?”

“这个村子叫王家水碓,有14户人家,88亩田。”

“村里有没有地主富农?”

“没有地主富农,都是贫下中农和中农。”

“村里有没有办农业合作社?”

“今年初,村里刚办了农业社。”

“合作社叫什么名字?”

“叫新庄农业合作社。”

“像你们这样的合作社全县有几个?群众欢迎不欢迎?”

“全县有十几个,群众很欢迎。”

毛泽东笑着说:“还是组织起来好。”知道村里已经组织起了农业合作社,毛泽东问得更多更详细了:“农户入社是不是自愿的?”

王关林告诉毛泽东:“农户入社是自愿的。当时有的农户不愿参加,主要是几户中农,因为他们的农具较多,认为入社他们肯定吃亏。”

毛泽东插言道:“要按政策办事,不能歧视他们,要帮助他们。对耕牛和大型农具要处理好,折价要合理,使他们感到入社对他们有好处,他们就会自愿参加。”

王关林接着说:“我们是这样做的,实行土地入股分红,耕牛和大型农具折价入社,小型农具自带入社。秋收后,未参加的几户中农见我们收入有了增加,也自愿参加了农业社。”

毛泽东又详细地询问了耕牛、大型农具的折价情况,归还时间及从何处支出;土地如何评产入股,如何参加分配以及如何记工算账等问题。对新庄农业社制订的合理政策表示满意。

对农业社问题作了全面了解后,毛泽东换了一个话题问:“这个村里有人参军吗?有没有转业军人?”

“有一个参军,两个转业的。”王关林回答。这时正好转业军人王金土和社员王培林来到王关林的家门口,王关林就指着王金土说,“他就是转业回来的。”说话间王金土走进了王关林家的堂前。

毛泽东问王金土:“你是哪年参军的?”

王金土回答说:“解放前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当了反动派的兵。在锦州战役后被俘,参加了解放军,还入了党。以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今年春上复员回家。”

提到锦州战役,毛泽东提高了兴趣,他诙谐地说:“锦州战役我们摆的是口袋阵,专待你们进口袋,然后逐步收拢包围圈,把你们统统吃掉。”边说边用双手做了合拢的手势,问王金土:“是不是这样?”

“是的!我在的那个营是负责运送粮草的,在锦州战役前就已经撤出了。”王金土点点头说。

毛泽东笑着说:“那次要不是你的腿长,跑得快,否则早就被抓牢了。”毛泽东的一席话,引得大家一阵笑声。

毛泽东接着问王金土:“现在生活怎么样?”

王金土笑着说:“生活蛮好,还造起了新房子。”

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又问王关林:“合作社生产怎么样,水稻亩产有多少斤?”

王关林告诉毛泽东:“合作社成立后,社员的劲头很大,起早贪黑兴修水利,改地造田,生产很好。水稻好的亩产可达400斤。今年在农技部门的帮助下,开始试种连作茨稻,这样改单季为双季,产量还可以提高,估计亩产可达600斤。”

毛泽东在了解了连作茨稻的种植时间与方法后说:“好,这要好好地推广。”

大约半个小时后,毛泽东起身告辞,离开了王关林家,从小路返回松溪乘车回杭。①

毛泽东酷爱读书,非常重视研究中国历史。这次来浙江,派人到浙江图书馆。听说全国只有四部《四库全书》,浙江图书馆也馆藏一部,于是毛泽东把《四库全书》借去。

这几天,毛泽东还爬了南高峰、北高峰,视察了龙井。

毛泽东到杭州没几天就是1954年新年元旦。也就在毛泽东离开北京这几天,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冶金工业部部长捷沃西来中国参加鞍山钢铁厂扩建工程落成典礼。捷沃西在东北时,高岗亲自作陪。高岗利用接待苏联客人之机肉麻地吹捧自己、抬高自己,肆意贬低、攻击中央领导同志刘少奇、周恩来等。毛泽东听到消息,马上叫叶子龙告诉中办,邀请正在北京的捷沃西和尤金到杭州访问,毛泽东要见他们。②

1月1日,杨尚昆为尤金来杭州事去毛泽东处请示,罗瑞卿、谭启龙同去,并向毛泽东拜年。

2日早上8点,毛泽东召杨尚昆、罗瑞卿,谈尤金来电事。

3日,应毛泽东之邀,捷沃西和尤金在师哲的陪同下来到杭州。下午4时至6时30分,毛泽东在刘庄寓所接见了他们。毛泽东告诉捷沃西和尤金:“我们党内,或许要出乱子了,自然,我今天说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将来情况变化,还要等等看。这个乱子的性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有人要打倒我。”毛泽东给他们讲了秦灭楚的故事。毛泽东说:“秦就是他们陕西,楚就是湖南”。对毛泽东讲的故事和毛泽东所讲的党内斗争,捷沃西和尤金当时没有听懂,只是几个月后,在听了七届四中全会的情况通报后,才明白。①

4日,毛泽东又在寓所接见了尤金。毛泽东同这位专家谈社会、谈经济、谈哲学、谈政治,但没有再谈党内的斗争。

与捷沃西、尤金谈话后,毛泽东开始考虑召开七届四中全会,解决高岗、饶漱石的问题。那段时间,北京与杭州之间电话、电报频繁,多是关于高饶问题。

5日下午4点至7点30分,毛泽东召杨尚昆谈话。

6日晚上,在毛泽东处开会。决定杨尚昆7日回京,传达主席指示,建议召开中央全会。

1月初,毛泽东在杭州收到了刘少奇的来信及在北京起草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建议(草案)》,请毛泽东审阅。毛泽东主持在杭州的同志对决议草案作了大量的修改,并征求了当时在南方修养的林彪的意见。

7日,毛泽东就建议召开七届四中全会问题给刘少奇并书记处各同志写信:

少奇同志,并书记处各同志:

信及决议草案收到。决议草案已作了修改,使之有根据些和更明确些。参加修改的,有在这里的几位同志,林彪同志亦表示同意。此决议似宜召开一次中央全会通过,以示慎重。中委大多数在京,不在京的是少数,召集甚易,加上若干负重要工作责任的同志参加会议。此议是否可行,请你们考虑。如召开全会,时间以在一月下旬为宜。议程可有三个(一)批准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二)决定于本年内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三)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报告请刘少奇同志做,事先写好,有四五千字就够了。报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略叙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反,恢复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年的成绩等事;第二段,为了讨论和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纲要,有必要于本年内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并述代表已经选出,只待文件准备好,即可召开;第三段,将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的要点加以叙述,请求全会讨论和批准这个决议。此报告有三五天功夫即可写成,如时间许可,请用有线电发给我一看,如定于一月二十五日开会,则时间完全来得及。

余请尚昆同志面报。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一月七日

毛泽东写完信,仍觉得有话没有说完,于是又加附言:

全会应发一简单公报,将三项议程公布就可以了,其他都可不公布。又及。

关于第三个议程,应尽可能做到只作正面说明。不对任何同志展开批评。①

同高岗的斗争,毛泽东开始始终抱着团结的愿望,所以要求在正式的决议里,“尽可能做到只作正面说明。不对任何同志展开批评。”为了这个目的,毛泽东经过考虑,又给刘少奇写了一封信:

少奇同志:

如各同志同意开全会,于你的报告稿宣读完毕后,似宜接着宣读你已有准备的自我批评稿,两稿各有一小时左右即够。自我批评稿宜扼要,有三四千字即可,内容宜适当,不可承认并非错误者为错误。如可能,请一并电告我一阅。

毛泽东

一月七日①

7日晚上,杨尚昆携毛泽东给刘少奇的信和杭州方面对《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的修改意见返回北京。

8日凌晨3时,毛泽东又给刘少奇写信:

刘少奇同志:

杨尚昆同志于七日下午十时由此返京,九日可到,带有修改了的决议草案及我的一封信。我在信中建议召开一次中央全会通过这个决议以示慎重,目前大多数中委在京,召开全会甚为容易,请待尚昆到后会商酌定。

毛泽东

一月八日上午三时 ②

毛泽东让杨尚昆带到北京的修改意见里有这样一段话:“党的团结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应当把维护和巩固党的团结作为指导自己言论和行动的标准,即有利于党的团结的话就说,不利于党的团结的话就不说,有利于党的团结的事就做,不利于党的团结的事就不做。”③

处理完这些事情,1月7日毛泽东开始把精力集中到宪法起草工作。宪法起草小组也从这一天开始工作。

9日,宪法的起草工作开始运转。毛主席住在刘庄一号楼,每天午后3点,他便带领起草小组驱车绕道西山路,穿过岳王庙,来到北山街84号的办公地点。当时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是由主楼和平房两部分组成,毛泽东在平房办公,起草小组在主楼办公,往往一干就是一个通宵。每天忙于召集会议、接见客人、审批文件、读书、学英语,很少户外活动,脑子得不到很好休息。好在毛泽东喜爱爬山,西湖周围有的是山,而且都不很高,于是负责保健的医生就每天安排他爬山。天好,他起得早,就爬大一点的山;起得迟,或者天下雨,就爬小山。这两个月里,他几乎踏遍了西湖四周的名山。毛泽东每次爬山,不喜欢人搀扶,拿着一根竹竿当手杖,说这是他的“第三条腿”。他边走边和身边工作人员聊天,了解每个人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提出很多问题让大家回答,给大家讲一些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都有,引发大家读书学习的兴趣。

10日,毛泽东主持起草小组制订了工作计划。

15日,毛泽东就宪法起草小组的工作计划给刘少奇并中央各同志拍了一封电报:

宪法小组的宪法起草工作已于一月九日开始,计划如下:

(一)争取在一月三十一日完成宪法草案初稿,并随将此项初稿送中央各同志阅看。

(二)准备在二月上半月将初稿复议一次,请邓小平、李维汉两同志参加。然后提交政治局(及在京各中央委员)讨论作初步通过。

(三)三月初提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在三月份内讨论完毕并初步通过。

(四)四月内再由宪法小组审议修正,再提政治局讨论,再交宪法起草委员会通过。

(五)五月一日由宪法起草委员会将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四个月,以便九月间根据人民意见作必要修正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最后通过。

为了在二月间政治局便于讨论计,望各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从现在起即抽暇阅看下列各主要参考文件。

毛泽东所列参考文件包括:

(一)一九三六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

(二)一九一八年苏俄宪法。

(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四)一九一三年天坛宪法草案,一九二三年曹锟宪法,一九四六年蒋介石宪法。

(五)法国一九四六年宪法。①

18日,毛泽东就在七届四中全会前征求对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的意见给中央发去电报:

少奇同志并书记处各同志:

中央全会既定本月三十日开会,还有十几天时间,为使在各地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参加会议的同志事先有所准备起见,建议将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即日用电报发给他们阅看,如有因病因事不能到会的,请他用电报表示意见。同时可征求各中央局分局省市委的意见,以供全会参考。又张闻天同志宜通知他到会。以上请酌定。

毛泽东 一月十八日②

21日晚上10时,杨尚昆从北京回到杭州,带来了一些文件和高岗的一封信。一到杭州,杨尚昆即去刘庄毛泽东处汇报。

22日晚上8时,毛泽东与杨尚昆商谈给刘少奇回电。毛泽东的回电如下:

刘少奇同志:

杨尚昆同志到此,收到所需文件,并收到高岗同志一信。高岗同志在信里说完全拥护和赞成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并说他犯了错误,拟在四中全会上作自我批评,想于会前来这里和我商量这件事。我认为全会开会在即,高岗同志不宜来此,他所要商量的问题,请你和恩来同志或再加小平同志和他商量就可以了。关于四中全会开会的方针,除文件表示者外,对任何同志的自我批评均表欢迎,但应尽可能避免对任何同志展开批评,以便等候犯错误同志的觉悟。这后一点我在一月七日致你和书记处各同志的信中已说到了。如你们同意这个方针,就请你们据此和到会同志事先商谈,并和高岗同志商谈他所要商谈的问题。尚昆留此几天即回北京。此电请送高岗同志一阅,我就不另复信了。

毛泽东

一月二十二日①

23日和25日毛泽东就彭德怀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结论稿和朱德同志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闭幕词的修改意见给彭德怀和朱德拍去电报。

23日这天,杭州下大雪。

24日,大雪初晴。毛泽东特别喜欢雪,他高兴得了不得。一早就起来站在湖边看雪景。摄影师侯波以西湖雪景为他留了影。

只有雪,可以使毛泽东把手头工作放一放。这天,他先带领身边工作人员,每人拿一根小棍,小心翼翼地登上住所后面的小山头,观望西湖雪景。

然后又驱车郊外,沿着黑黝黝的钱塘江西行。翻过了一道山梁,眼前闪现出一片银色的田野。毛泽东急令停车,大家戴上了大口罩,下了车,卫士们要搀扶毛泽东,他大手一挥,谢绝了,就往雪地里走。可是雪把大地封平了,哪是垄哪是畦哪是田埂,看不清楚,他站住了,站在一条田埂上,弯身抓起了一把雪,在手心里轻轻地拨着,好似要点一点有多少个雪花。卫士们要抢前探路,探出一条实路让他走,被他制止了。他怕踩破了雪被,他怕惊醒了沉睡的田野。他拉下了大口罩,静静地望着,凝视着,深深地呼吸着那被雪过滤了的清新空气。

听说这里是富阳县的地界。回来的路上,毛泽东仍沉浸在雪的愉悦中。

25日下午,飞机由京来杭。带来了一些文件,包括刘少奇写的自我批评稿。晚上,毛泽东与杨尚昆谈话,又与刘少奇通了电话。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杨尚昆与陈伯达商改刘少奇的自我批评稿。

26日下午5时30分以后,毛泽东约杨尚昆谈文件修改事。

27日下午,毛泽东参加讨论文件。

当天,毛泽东给刘少奇并书记处各同志写了一封信:

刘少奇同志,并书记处各同志:

关于文件修改情形及我的一些意见,尚昆同志向你们作报告。我和其他同志在这里都好。

敬礼!

毛泽东

一月二十七日①

28日下午,毛泽东找杨尚昆同志去谈话,要他带上经审定的四中全会文件返回北京。毛泽东还就四中全会的开法谈了自己的意见。

29日9时20分至14时30分,杨尚昆携带四中全会文件从杭州飞到北京。

这天,毛泽东爬上五云山,摄影师侯波紧跟在毛泽东后面,毛泽东边走边和侯波聊起来。

“你最近看什么书?”

“看《红楼梦》。”侯波说。

“看得懂吗?”毛泽东问。

“看故事呗。”

“要好好看,看三遍、五遍!”

“看三遍?我一遍还没看完呢。”

“哎,要仔细看喽!那样的家庭,那些人,你们可没看到过。”毛泽东对侯波讲:《红楼梦》是一部社会政治小说,读懂它,就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了。毛泽东还谈到《西游记》,说: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块去西天取经,中途发生了矛盾,闹不团结,但经过互相帮助,战胜了妖精鬼怪,到了西天,取回了经,成了佛。毛泽东说:我们革命不怕有不同意见,只要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团结一致,目的就一定能达到。

上到山腰一个亭子里,毛泽东看亭子上的对联。侯波发现山下一处房子着火了,就喊:“哎呀,着火了!”

毛泽东回过身来,看了一眼,不慌不忙地说:“着火好。烧了好!烧了好!不烧了,他就老住茅草房。”

侯波说:“那烧了,他住哪里呀?人家盖不起瓦房才住草房呀!”

毛泽东没有回答,只是望着火烟沉思。好一会,才自言自语地说:“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唉,还是烧了好,烧了三年盖瓦房,不烧十年住草房,我看朝鲜也可坏事变好事。”①

31日,毛泽东去钱塘江视察海塘。

2月3日春节。春节前夕,江青和李讷也到了杭州。江青在杭州的时间不长,因为和主席吵架,她让杨尚昆找飞机离开了杭州。

6日大年初三,这天是民间祭祀逝人的时间,毛泽东托工作人员向岳飞墓献了一个花圈。

2月6至1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届四中全会。全会揭露了高、饶反党联盟及其机会主义路线。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由于毛泽东和小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工作,宪法起草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2月中旬,拿出了初稿、二读稿和三读稿。

10日,毛泽东登北高峰。

17日晚上10点,毛泽东就宪法初稿的讨论和修改给刘少奇并书记处各同志拍了一封电报:

刘少奇同志,并书记处各同志:

现将宪法初稿(五份)派人送上,请加印分送政治局及在京中委各同志,于二月二十日以后的一星期内开会讨论几次,将修改意见交小平、维汉二同志带来这里,再行讨论修改(约七天左右即够)。然后,再交中央讨论,作初步决定(仍是初稿),即可提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因此,小平、维汉原定二十日动身来此的计划,可推迟到月底动身。送初稿的人明(十八)日动身,二十日可到北京。

毛泽东

二月十七日下午十时

17日晚上,刘少奇打电话通知毛泽东,高岗中午自杀未遂并且谈了政治局讨论的意见。①

24日凌晨2点,毛泽东就宪法草案初稿、二读稿给刘少奇写了一封信:

少奇同志:

兹将宪草初稿第二章以下二读稿及宪草小组报告送上,请印发各同志阅看。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二月二十四日上午二时 ①

毛泽东又给胡乔木同志写了一封信:

今天所谈可作修改的地方,请于明日加以修改,并由小组各同志商酌一次,于明夜二十四点以前打好清样送我,准备后天(二十六)送给中央。

毛泽东

二月二十四日②

26日凌晨2点,毛泽东就宪法草案三读稿给刘少奇并书记处各同志写了一封信:

少奇同志,并书记处各同志:

为便于中央在这几天讨论宪法草案,这里的小组赶于两天内又作了一次修改,称为三读稿,现送上,请照此印发中央各同志阅看。

敬礼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二月二十六日上午二时 ③

28日,毛泽东对周恩来同志在高岗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做了修改和批示:

少奇同志,并书记处各同志:

恩来同志二月二十五日的发言提纲经胡乔木、陈伯达二同志作了一些修改,我同意这些修改,请你们考虑酌定。

毛泽东在这个提纲中也做了修改: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高岗虽有其正确的有功于革命的一面,因而博得了党的信任,但他的个人主义思想(突出地表现于当顺利时骄傲自满,狂妄跋扈,而在不如意时,则患得患失,泄气动摇)和私生活的腐化欲长期没有得到纠正和制止,并且在全国胜利后更大大发展了,这就是他的黑暗的一面。高岗的这种黑暗面的发展,使他一步一步地变成为资产阶级在我们党内的实际代理人。高岗在最近时期的反党行为,就是他的黑暗面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就是资产阶级在过渡时期企图分裂、破坏和腐化我们党的一种反映。(带着重点的是毛泽东加写的文字)①

2月28日至3月1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宪法三读稿,同时决定由董必武等组成的研究小组,研究和修改。

3月1日,毛泽东就乔冠华、黄华等回京参加日内瓦会议筹备工作发出一封电报:

杜平、乔冠华同志并告金首相、彭司令员:

二月二十八日电悉。

一、为了准备参加日内瓦会议,同意李克农同志意见,乔冠华、黄华等同志迅速回京,参加筹备工作。乔、黄过平壤时应向金首相报告工作并请示意见。

二、同意代表团党委改组,由丁国钰同志任党委副书记;以后向北京、平壤的报告请示改由李相朝、杜平、丁国钰三同志署名。

三、因杜平同志尚不能完全离开部队工作,故在杜不在开城时,党委工作即由丁国钰同志负责(柴成文同志协助),向北京、平壤的报告请示即由李相朝、丁国钰二同志署名。在工作情况许可的条件下,丁国钰、柴成文二同志可以轮流回国休假。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三月一日①

2日,毛泽东给田家英写了一封信,托他办几件家事:

家英同志:

(一)杨秀生信请抄转长沙杨开智先生,询问信内所述情形是否属实,我完全不记得了。

(二)今年寄杨家补助费1200万元,上半年的600万元宜即寄去,请予办理。

(三)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业,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北京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她是杨开慧的亲密朋友,给以帮助也说得过去。请函询杨开智先生转询李淑一先生,请她表示意见。

毛泽东

三月二日②

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讨论并通过了宪法的四读稿。

9日,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宪法起草工作基本结束。毛主席心情轻松了许多。他当即向中央请假休息几天。说是休息,实际上毛泽东是想利用工作的空隙尽可能地多做一些具体的调查。他找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谭启龙,要他介绍一些基层的情况。谭启龙向毛泽东汇报,绍兴东湖有个农场,是浙江省的第一个示范农场,哪里在搞科学种田。这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兴趣,要谭启龙详细谈谈。

谭启龙对毛泽东说:绍兴东湖农场在土质差、产量低、生产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大搞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实行合理密植,增加复种指数,改单季稻为双季稻,成功地采取了“良田、良种、良制、良法”的配套技术,粮食亩产由1951年建场时的388斤,提高到1953年的709斤,使得当年的“放鸭贩”、“溺煞贩”成了浙江省有名的高产样板。谭启龙还饶有兴趣地向毛泽东介绍了东湖农场附近著名的绍兴东湖。

毛泽东听后,决定专程去一趟绍兴。

3月中旬的一个下雨天,毛泽东提出要去东湖农场。因为天下着小雨,谭启龙和身边工作人员劝他天晴再去,但他坚持要去。同去的有胡乔木、陈伯达、罗瑞卿、谭启龙、田家英、叶子龙及摄影师侯波、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等同志。绍兴市公安局局长刘邦俊等担任警卫工作。

毛泽东的车队没有进城,没有惊动绍兴的党政领导,而是直达东湖农场。

车队停在公路旁。毛泽东走在东湖农场的田塍上。谭启龙跟在毛泽东后面。毛泽东一边走,一边看,不时还蹲下身来用手轻轻抚摸一下身边的庄稼,东湖农场的领导在一旁向毛泽东汇报农场的情况,尤其汇报了温水浸种新技术。毛泽东看着平整的稻田上长着嫩绿的草籽,回过头来向同来的人赞扬东湖农场科学种田好。

参观东湖农场后,毛泽东来到东湖风景区。当时,东湖还未通公路。毛泽东走在狭窄的黄泥路上。由于天下着雨,路上泥泞不堪,工作人员便在路上撒上砻糠,以防毛泽东等一行滑倒。到东湖风景区后,毛泽东沿着湖的长堤,欣赏着东湖的山水:惊险的悬崖,陡峭的山壁,飞檐的亭榭,涌流的泉水,拱形的石桥……然后,坐在刻有“此峰自蓬岛飞来”字迹的假山旁的石凳上,一面向谭启龙询问绍兴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一面谈起东湖的景观。毛泽东问站在一旁的刘邦俊:“东湖水有多深?”刘邦俊答不上来,但机灵的刘邦俊把刻在东湖“仙桃洞”上的一副对联念给毛泽东听:“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起来。

毛泽东对身边的人说:“这不是自然湖,是人工开创湖。这陡立的石壁,惊险的悬崖,不是天然而成的,而是劳动人民开采了不知多少年的石条才凿成这壮丽景观的。”

因为风大,毛泽东后来到室内的走廊上小憩。毛泽东坐在八仙桌的上方,谭启龙坐在毛泽东的右侧。

毛泽东与秘书们从科学种田和东湖的景观谈开,又谈起《红楼梦》和对《红楼梦》的研究。

毛泽东说:“《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是一部阶级斗争史。里面有六条人命呢!冯渊、贾瑞、鲍二家、尤三姐、司棋、晴雯都白白地断送了性命。‘红学’派、“新红学’派,他们借研究《红楼梦》,推销他们的主观唯心论,毒害着青年人。”

毛泽东说:“绍兴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也是中国当代文豪鲁迅先生的家乡。”

毛泽东问:“你去过鲁迅故居吗?”

谭启龙说:“去过。”

毛泽东说:“鲁迅生前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横眉冷对千夫指’,另一句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你知道吗?”

“知道。”谭启龙点点头说。

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有这种为人民甘做牛马的精神啊。”

在八仙桌旁,摄影师侯波为毛泽东与谭启龙合了影。

毛泽东这天到绍兴东湖是上午9点多钟,大约11点半离开绍兴。他在东湖巡察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东湖的印象却很深。①

3月8日,黄炎培老先生就自己在3月1日对上海工商界的讲话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征询毛泽东的意见。并随信寄去了3月1日的讲话稿。讲稿中黄老先生借用“无痛分娩法”这个术语告诉工商界同人,进入社会主义的过程没有什么痛苦。

12日,毛泽东给黄老写了回信:

黄副总理:

三月八日惠书阅悉。附件已付周总理李维汉部长斟酌奉告。“人们”是指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不包括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即不是“包括一切的”。“无痛分娩法”一词最好不写在印刷品上,因实际上那些不甚觉悟的人们总会觉得有些痛苦的。支票开得多了,可能引起幻想,而不去加重教育和学习,不去提高政治觉悟,结果感觉痛苦的人就会对我们不满。尚请斟酌。敬颂大安

毛泽东又给周恩来、李维汉二同志写信:

此件请审阅斟酌,并告黄副总理。“阶级消灭,个人愉快”似以改为“阶级消灭,个人存在”为适宜,亦可告以非正式发表的谈话不要他在印刷品中引用,请酌。如他的讲演不登报,又碍难修改,听其引用亦无不可。他所谓“无痛分娩法”亦不甚妥当,只作印刷品不登报,亦可不改。末了引我的话之后他说“人们”“是包括一切的”,我已复告他不是包括一切的,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不包括在内。我复黄信只说这一点和批评无痛分娩法一点,此外说他的信已付你们二位斟酌告他。

复黄信请阅后送交。①

黄老先生最后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对讲话稿进行了修改。

12日,毛泽东爬玉皇山。

13日下午,毛泽东准备离开杭州,行前与地方有关领导同志话别。参加的有谭震林、谭启龙、王芳等。杨尚昆、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罗瑞卿等在座。

14日,毛泽东离开杭州前往无锡。行前通知陈毅,毛泽东要见他。陈毅当时正在济南出席山东分局的会议,闻讯立即赴无锡迎候。

当晚,专列抵达无锡,陈毅将毛泽东接至大箕山畔的华东疗养院。

15日凌晨,陈毅陪毛泽东到太湖边看日出,回来后,毛泽东同陈毅谈话。他们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与生产力聊起,又谈到哲学上的假象与本质等等。在谈到高岗问题时,毛泽东说:“伸手岂止高饶”。毛泽东说:只是目前不必如此提出,以免有扩大化的嫌疑。在这之前,1953年12月,毛泽东在北京曾单独同前来参加全国军事系统高干会议的陈毅两次谈话,了解饶漱石的情况。又同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叶剑英等一起应召到毛泽东处专门讨论高、饶问题。毛泽东此次到无锡,停留不到20个小时,与无锡市的领导没有见面。①

17日,毛泽东回到北京。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赵晶)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