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重溫那些可歌可泣的青年英雄故事

《黨史文匯》編輯部

2016年07月28日07: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編者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波瀾壯闊的革命與建設歷程中,涌現了無數頂天立地、可歌可泣、令人敬仰的青年英雄,成為一代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然而,近些年來社會上時有質疑英雄真實性甚至誹謗英雄形象的聲音傳出,說“劉胡蘭是被鄉親們活活砍死的”,議“邱少雲違背生理學”,懷疑董存瑞“沒有誰親眼看見他托起炸藥包的情景,這完全是事后根據一些蛛絲馬跡推測出來的”,等等,甚至以文娛等形式“惡搞”、誹謗英雄人物……圍繞黨史軍史的各種曲解或捏造史實的奇談怪論屢屢曝出,混淆視聽。凡此種種,都帶來了極壞的影響。

史雲:“欲滅其國,先滅其史。”蘇聯的解體,東歐的劇變,又為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教訓。為解析歷史,警示現實,贏得未來,永葆無數革命先烈創建的紅色江山代代相傳,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會議上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要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旗幟鮮明地揭示和宣傳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歷史必然性……堅決反對任何歪曲和丑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習近平還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紀念建黨95周年的日子裡,《黨史文匯》特別策劃,推出此文,希望通過重溫那些青年英雄人物的閃光事跡,還原真相,還原歷史,還原中國人民的感情和信仰!因為,在一代代有良知、懂道義的中國人民心目中,這些人不僅僅是英雄,還是一種象征、一種信仰。在他們的身上集中體現了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歸根結底則是“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使然。這5個大字,是這些英雄留給一個政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見証和折射了理想信仰鑄就的一代傳奇。英雄是偉大的,信仰是不死的,這是中華民族的脊骨,絕對是我們所要捍衛的!這樣的歷史記憶,絕不容許隨意歪曲、否定。堅持弘揚中共歷史主旋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敬愛的讀者:你們肯定同有此感。請把你們真摯的感言寄給我們,讓更多讀者獲得教益。

張思德(左)

(一)張思德:竭誠為人民服務

張思德(1915—1944),四川省儀隴縣人,出身貧苦,對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有著深厚感情。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炮火硝煙中成長為一名堅強的紅軍戰士,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在紅軍中,張思德作戰機智勇敢,曾在一次戰斗中創造了一人奪得兩挺機槍的戰績,多次負傷。1935年,他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兩萬五千裡長征。1936年到陝北后,入雲陽榮譽軍人學校學習和養傷。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一切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黨叫干啥就干好啥。

張思德對待革命工作總是認真負責,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在平凡的工作中實踐著一個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1938年春,他被調到雲陽八路軍某部留守處警衛營擔任班長。1940年春,又被調入中央軍委警衛營任通信班長。工作中,他總是承擔最困難、最艱苦的工作。在他的帶領下,全班戰士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這年初夏,國民黨頑固派對邊區軍民施行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為解決中央機關冬季取暖問題,他帶領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黃溝深山老林中燒炭。苦戰了3個月,經過伐樹、打窯、燒火、出窯、捆扎和運輸等數道繁重工序,終於將8萬斤木炭運到延安。

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階段,為克服敵人封鎖帶來的經濟困難,張思德又隨警衛營來到南泥灣開荒。他不僅帶領全班戰士完成了生產任務,又擔負起通訊工作,白天勞動,夜裡步行長距離去送信,積極完成通訊任務。

1942年11月,部隊合並整編、干部精簡下派,一些連排干部要去當班長,多數班長、副班長要當戰士。張思德愉快地服從了組織分配,被調至中央警衛團一連當戰士。不久,他又被調到延安棗園,在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工作的地方執行警衛任務。他為了保証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有個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經常主動為駐地打掃衛生、鋪石墊路、修補窯洞,兢兢業業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他還經常幫助戰友補洗衣服,編草鞋,喂戰馬,挑水燒火,採藥防病,站崗放哨,帶頭幫助駐地群眾生產勞動,吃苦耐勞、認真負責、全心全意地干好每一件革命工作。

1944年初,張思德響應黨中央關於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號召,主動報名參加中央機關組織的生產小分隊,到距延安70多裡的安塞縣農場,被選為農場副隊長。同年7月,進安塞縣山中燒木炭。他處處起模范帶頭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裡最苦最累,他就出現在哪裡,每到出炭時總是最先鑽進窯中作業。9月5日,天下著雨,張思德帶著突擊隊的戰友們照常進山趕挖新窯。中午時分,炭窯在雨中發生崩塌。危急時刻,張思德一把將戰士小白推出窯口,自己卻被埋在坍塌的土堆裡,戰友得救了,張思德卻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

9月8日,中央直屬機關和中央警衛團1000余人,在延安鳳凰山下棗園溝口的操場上舉行了張思德追悼會。毛澤東親自參加追悼會,獻了花圈,親筆題寫了“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詞,並發表悼念講話:“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對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境界給予了高度贊揚。一個普通戰士之所以引起領袖的如此關注,是因為在張思德的身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后來,毛澤東這篇振聾發聵的著名講話,經過整理后收入《毛澤東選集》。毛澤東講演的主題“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是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而堅持這個宗旨,正是我們黨和軍隊戰勝一切敵人、一切困難的力量所在。

頻道精選


40集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的力量》在線熱播(歡迎點擊觀看)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各界代表精彩點評《信仰的力量》

毛澤東眼裡的“毛澤東”

誰是中央紅軍長征中犧牲的職務最高將領?

毛澤東的父母如何深遠影響他的一生

大別山走出的哪位紅軍戰士成為優秀外交家

毛澤東一生中如何慨然面對生死問題

土地革命時期重慶走出哪十位紅軍高級將領   

下一頁
(責編:楊文全、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