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形成始末

宋毅军
2013年06月07日11: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2.中共十二大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的新老交替

1982 年中共召开十二大时,已经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把握全局,以中央书记处在第一线具体负责日常事务的领导格局。十二大选举产生邓小平为主任的中央顾问委员会,这是“解决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的一种组织形式,目的是使中央委员会年轻化,同时让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线之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当然,这是一种过渡,最根本的是建立退休制度,废除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终身制。邓小平认为,尽管十二大基本上解决了新老交替问题,但党中央领导机构成员还是年龄偏大。召开十三大尚需五年,而培养党中央领导集体新成员又刻不容缓。所以,他和其他老同志经过反复考虑,建议党中央在十二大和十三大期间召开一次全国党代表会议,再挑选一批年轻领导干部,充实到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国务院中来,加快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步伐,“中心目的是实现年轻化”。

邓小平在1985 年召开全国党代表会议前夕再三重申:为什么要开这次党代表会议,主要是选拔一批年轻人进入中央委员会,是为了后继有人,这是一个战略安排。是使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更年轻化一些,这是党代会的“真正目的”。如果只讨论第七个五年计划,不开这次党代会也可以。我们要建立第三梯队,以后还要建立第四梯队,第五梯队,从而保证我们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他认为,现在比较年轻的干部,将来也要向更年轻的人交班,若干年后恐怕也要到顾问委员会里去。他希望老同志“开明一点,要从大局着眼”,对有才干的人就要积极去发现。发现了就认真提拔。总之,对建立第三梯队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硬着头皮也要解决,如果犹豫,一旦有事,损失就大了。

1985 年9 月召开全国党代表会议,选举很多年轻领导干部进入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从而使党中央领导机构在年轻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一大步。但是,邓小平仍然认为,党中央领导机构年轻化并不是这一次就止步,以后还要继续走下去。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这次会议上,要求新老干部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提拔年轻领导干部,要注意在根本问题上提醒他们,帮助他们。实践证明,邓小平这种批评多么重要,多么及时啊!

有一次,邓小平会见外国某共产党组织领导人。对方询问怎样解决自己党内领导层存在的老化的问题时,邓小平干脆地回答,我看要大胆提拔,让年轻人干,对这个问题要解放思想,不敢接受年轻人是胆子太小。对年轻人要鼓励、要帮啊!在他看来,按照“四化”标准建设好党的各级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领导的“ 第三梯队”, 具有“ 战略意义”,是一项“战略决策”,“战略安排”。可见,这个问题在邓小平心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同时也非常艰难,很不容易做到。某种程度上讲,甚至比实现农业、工业、科学、国防现代化还要难。尽管如此,还是要努力去做,否则,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就是一句空话。他设想,彻底完成党中央领导机构年轻化需要十年到十五年时间,召开十三大,使领导机构更年轻化一些,十四大再前进一步,十五大完成这个任务,实现完全年轻化的目标。从而使党和国家的领导层更具有活力,保证我们的政策的连续性。他满怀希望地说:哪一天中国出现一批三四十岁的政治家、经济管理家、科学家、文学家,这个家那个家就好了。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