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周刊模板--黨史頻道--人民網

 

 

“歲月留跡”:任老那代人的“中國夢”
  走過了92年的人生歷程,任仲夷見証了中國近百年的歲月更替:他參與了“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親歷了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參與……﹝詳細﹞
一個你不知道的陳毅——風流儒雅話陳毅
  對徐志摩的文章,陳毅稱其“詞旨淵懿,極盡諷刺挑撥之能事”。於是,他又寫了一篇《答徐志摩先生》發表在《京報副刊》。文章中,陳毅認為徐志摩已經不是單純的“詩人”或“詩哲”了,而是“完全研究系化了”,最后,陳毅還說:“徐先生不要責備共產黨人鐵的心,鐵的手…﹝詳細﹞
倪志福:斯人已逝 勞動之美永存
  他是大名鼎鼎的工業發明家,半個世紀前發明的鑽頭至今仍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他出身工人家庭,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革新能手,並成為中共政治工作和工會工作的杰出領導人﹔他是新中國第一代全國勞動模范,也是中國第一位擁有發明專利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他,就是倪志福…[詳細﹞
“五四”闖將楊振聲兩度被捕
  “五四”運動后,很多愛國學生被捕,他們大多經蔡元培等聯名擔保最終被釋,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有一位叫楊振聲的同學,卻在幾天后再度被捕。楊振聲何許人也?他為何兩度被捕?近年史學家經過深入挖掘,對他有了基本認識,本文作者採訪了他的后人或知情者,翻閱楊振聲早年…﹝詳細﹞
李肇星:向孫子孫女學習
  要讀泰戈爾的兒童詩,得向孩子們學習,向小小孩兒學習。我們覺得,如果我們的官員和知識分子,除了有高級業務水平外,還有純真的童心,那麼我們的改革開放和和平發展大業肯定會飛躍前進…﹝詳細﹞
陳雲:第一次 也是最后一次見魯迅
  1936年10月26日,為了紀念魯迅去世一周年,陳雲寫了回憶文章《一個深晚》,記述這個難忘的夜晚。這篇文章署名“史平”,最初發表於中共在法國巴黎創辦的《救國時報》第64期。陳雲寫道:1932年陰歷11月的某一天,大約是深晚十一時許了,我坐著一輛黃包車…﹝詳細﹞
朱熹怎樣讀書
  不同的人,因讀書目的不同,讀書方法也有所不同。古今中外,讀書方法千差萬別,究竟哪種方法最好?我以為因人而異,沒有最好,隻有較好,而衡量一種讀書方法好與不好的客觀標准隻有一個,那就是讀書效果好不好。如果通過讀書,能從中取得很大的收獲,那就說明這種讀書方法是有效的…﹝詳細﹞
張道藩拜齊白石為師的前前后后
  一代畫壇巨擘齊白石名滿海內外,盛名在近現代中國畫壇上至今不衰。長時期以來,關於齊白石畫事與成就的文章汗牛充棟,且許多文章大同小異,如傅抱石先生作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極有水平的《齊白石論》等長文則寥若晨星。而且,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詳細﹞
“汪辜會談”始末:互贈筷筒、筆筒意“快統”
  上世紀90年代以來:1992年,“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確立﹔1993年4月27日,汪道涵與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舉行第一次會談,達成了四項協議…﹝詳細﹞
周總理登門拜訪蓋叫天
  1962年,一個細雨濛濛的下午,一個撐著油紙雨傘的人,敲響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的家門。蓋叫天應聲開門,一看是周恩來總理,急忙用顫抖的雙手接過總理手中的雨傘,說:“總理啊!您冒雨前來看我,這可擔當不起啊!哪朝哪代,有宰相登門拜訪一個玩把式的?”…﹝詳細﹞
解密:一二○師如何克服抗戰中最難的問題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隨著抗戰形勢日益嚴峻和任務的加重,以及部隊員額的不斷擴大,國民黨政府核准撥付給八路軍的錢款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八路軍經費緊張和物資短缺的情況越來越突出和嚴重。不要說武器裝備,就連被服、鞋襪以及基本的生活保障也難以為繼…﹝詳細﹞
九人參加長征的革命家庭
  開國少將李中權一家的經歷極具傳奇色彩。他全家9人參加長征,其中,父親李惠榮、母親王理詩、大哥李中泮、二哥李中池、妹妹李中珍在長征途中先后犧牲。1937年,兄妹在陝北團聚時,隻剩下4人。1949年在北平,3人迎來了解放。靠著堅定的信仰和驚人的毅力,李中權四兄妹終於完成了長征…﹝詳細﹞
廬山會議前期毛澤東全力糾“左”:調整過高的生產指標
  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出現問題后,毛澤東多次召開會議糾“左”。面對一些地方刮起的“窮過渡”風…﹝詳細﹞
劍走偏鋒欲何為——《多余的話》的另一種解讀
  瞿秋白是我黨幼年時期的政治領袖,繼陳獨秀之后的黨中央第二任主要負責人,臨危受命,功載史冊。瞿秋白的《多余的話》,則另當別論,另有玄機,人稱“言近旨遠,歸趣難求”,長期困擾著中國思想界。其實,問題不止於此。一、《多余的話》是否出自瞿秋白之手,至今尚無定論…﹝詳細﹞
以實事求是的精神研究陳獨秀
  在中共黨史上,陳獨秀起草的第一部黨章,對中國革命前途和黨的建設做出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戰略規劃,標志著黨的創建工作的完成。另外,陳獨秀還身體力行,是黨章的模范執行者。陳獨秀對中國共產黨的建設有獨到見解,為黨的建設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詳細﹞
西路軍河西征戰史在甘肅的價值
  1936年10月10日,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后,中央即發布《十月作戰綱領》(即寧夏戰役計劃),以解決戰略靠背問題。從10月24日夜晚開始,四方面軍三個軍(30軍、9軍、5軍)陸續渡過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但由於戰爭形勢的變化,寧夏戰役計劃被迫取消。渡過黃河的部隊於11月11日…﹝詳細﹞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
  • 匿名發表  署名:
  • 驗証碼:

  •    
  • 留言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