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刘少奇最后一次谈话说了什么

陈云:“勤政为民”的光辉典范
  电视剧《陈云》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这位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重要成员的关注。“勤政为民”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是党永葆生机的重要源泉。陈云堪称“勤政为民”的光辉典范。…[详细]
开国上将杨勇在非常时期的不屈人生
  狠抓军事训练却为自己埋上了祸根1958年9月20日,还在朝鲜组织志愿军回国工作的杨勇,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北京军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回国后,周恩来设宴招待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曾对他说:杨勇,把你派到毛主席身边,一定要把志愿军的好作风带回国内…[详细]
梁希在抗战期间的重庆
  从民主救国、科学救国到赞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近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共同的经历。梁希的一生,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这个过程。梁希是我国久负盛名的林业科学家、林业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民主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详细]
秋瑾与她的学生吴珉
   女革命家秋瑾,1906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曾收养了她的学生、一个叫吴珉的童养媳。后来吴珉身受秋瑾的影响,成了秋瑾的重要助手。在秋瑾殉难前后,吴珉曾参与光复军的筹组,后又参加了辛亥光复上海之役。民国诞生后,她弃医从教。直到晚年,一直隐姓埋名住在上海…[详细]
中国领导人,“运动达人”多
  12月2日至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在他送给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礼物清单里,都有运动元素:送给习主席的是英格兰足球队所有成员签名的英格兰足球队队服。中国领导人爱运动,是有传统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是体育迷,还是地道的“运动达人”呢… [详细]
歌剧《白毛女》诞生的故事
  上个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在晋察冀边区曾流传着“白毛仙姑”的故事。据说,这个传说是有真人真事为依据的。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河北西北部青虚山山区一个靠山的村庄,虽属于抗日民主根据地,但工作一向很难开展…[详细]
抗战中的“画界一士卒”纪事
  赵望云(1906-1977),现代画家,河北束鹿人。早年与王森然、李苦禅等组织吼虹艺术社,1937年创办《抗战画刊》。擅长山水、人物,创作面向生活,画风于质朴厚重中蕴含秀雅,尤长于表现陕北山水和各族人民的劳动生活,为长安画派的开创者之一…[详细]
永不消逝的“八大队”
  自1932年3月5日日军侵占海林地区开始,在“工农商学兵,一起来救亡”的抗日背景下,海林地区独占山头自立队号的“八大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利用熟悉地形、消息灵通的优势,在林海雪原上抓住战机英勇善战,让那些挑着膏药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侵略者们闻风丧胆…[详细]
陈赓大将与黄埔军校的老故事
   陈知建说,关于蒋介石,父亲曾讲过两件事:一是入学前父亲曾在湘军中打过4年仗,是个真正有实战经验的老兵,这些经历使他和其他年轻人不同,受到蒋介石校长的青睐。…[详细]
宋美龄的最后30年
  1975年9月,蒋介石过世5个月后,宋美龄以赴美就医的名义,带着十几个随从和护士前往美国。当然,她离开台湾也许另有原因。有传言说,宋美龄及其支持者认为她应该在她丈夫死后继任国民党主席,随后她又试图将外甥孔令侃推上台湾政界顶层,当这些尝试都归于失败之后,这位遗孀意识到她在政治上已经成为多余的人…[详细]
中国代表团出席开罗会议
  1943年10月2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给蒋介石发去电报,邀请他在埃及与美英领导人会晤,11月1日及9日又两度致函蒋介石,邀请他出席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1日,代表团抵达开罗培因机场。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登上国际外交舞台。…[详细]
黑龙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在中国革命的初创时期,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曾经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当时在奉系军阀统治下的黑龙江,国共双方亦曾在极为险恶复杂的环境中通力携手,共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战斗…[详细]
毛泽东群众观形成的历史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政治团体。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学会做群众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努力为群众服务。温习毛泽东的群众观,对于今天顺利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详细]
毛泽东对彻底唯物主义的贡献
   毛泽东的彻底唯物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这就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人民民主的历史观、全面发展的人生观。彻底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的表现,就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毛泽东把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把本体论与实践论统一起来,创立了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详细]
邓小平的“北方谈话”
  在著名的1992年南方谈话之前,邓小平还有一次精彩而重要的“北方谈话”,甚至被称作邓小平理论的开篇之作。首提党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恢复邓小平党政军领导职务的决议。而邓小平“北方谈话”的一个重要背景,则是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详细]
西安事变研究中的几个重大争论
  2001年张学良逝世,2003年宋美龄逝世,随着这些最后的当事者的离去,近年来有关西安事变的研究受到较多关注。在此前后史料的批露、史实的分析和研究方法的创新诸方面都有所突破,而因为史料掌握… [详细]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 条)
  • 匿名发表  署名:
  • 验证码:

  •    
  • 留言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