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抗日傳奇:抗戰英雄將領和他們指揮的經典戰例
彭德懷與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中的彭德懷。
抗日戰爭時期在抗日根據地,由於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日本侵華的戰略要地華北百團大戰戰場的發展日漸壯大,日本軍隊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長城、華北、東北的部分軍隊,以鐵路、公路等交通線為依托,對華北地區的抗日力量連續發動大規模掃蕩,並在荒原挖溝筑堡試圖阻礙抗日力量的進攻,實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借此控制並逐漸縮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兩次掃蕩,將集中於華北地區30余萬日軍、滿洲國軍隊的分布點不斷增加,力量分散。這對華北地區的八路軍集中優勢力量展開大規模進攻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和晉察軍區等共一百零五個團二十余萬兵力,對華北地區的百團大戰示意圖日偽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斗1800余次,攻克據點2900余個,殲滅日偽軍45000余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斗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八路軍佔領日軍陣地。
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並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系,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擊戰,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在華北交通線中,正太鐵路佔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橫越太行山,是連接平漢、同蒲兩條鐵路的紐帶,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八路軍的進攻戰役首先在正太鐵路發起,因此開始稱為正太路戰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