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盤點:國共抗戰名將和他們的經典戰例

2013年08月16日08:49   來源:新華軍事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抗日傳奇:抗戰英雄將領和他們指揮的經典戰例

  徐州會戰要圖。

  徐州會戰,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國第五戰區部隊與日軍華北方面軍、華中派遣軍各一部,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防御戰役。徐州會戰1937年12月,侵略華東的日軍侵佔南京后,第13師北渡長江,進至安徽池河東岸的藕塘、明光一線﹔侵略華北的日軍第2集團軍從山東青城、濟陽間南渡黃河,佔領濟南后,進至濟寧、蒙陰、青島一線。日本大本營為打通津浦鐵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戰場聯成一片,先后調集8個師另3個旅、2個支隊(相當於旅)約24萬人,分別由華中派遣軍(1938年2月18日由華中方面軍改編)司令官畑俊六和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指揮,實行南北對進,首先攻佔華東戰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隴海鐵路(蘭州─連雲港)西取鄭州,再沿平漢鐵路(北京-漢口)南奪武漢。中國軍隊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先后調集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以主力集中於徐州以北地區,抗擊北線日軍南犯,一部兵力部署於津浦鐵路南段,阻止南線日軍北進,以確保徐州。

  徐州以南地區作戰

  徐州會戰1938年1月26日,日軍第13師向安徽鳳陽、蚌埠進攻。守軍第11集團軍第31軍在池河西岸地區逐次抵抗后,向定遠、鳳陽以西撤退。至2月3日,日軍先后攻佔臨淮關、蚌埠。9∼10日,日軍第13師主力分別在蚌埠、臨淮關強渡淮河,向北岸發起進攻。第51軍與日軍展開激戰,傷亡甚重,12日向澥河、澮河方向撤退。第五戰區以第59軍軍長張自忠率部馳援,進至固鎮地區,協同第51軍在淮河北岸地區頑強抗擊日軍。同時,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團軍第48軍固守爐橋地區,第7軍協同第31軍迂回攻擊定遠日軍側后,迫日軍第13師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軍乘勢反攻,至3月初恢復淮河以北全部陣地。第21集團軍和第31軍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雙方隔河對峙。

  中國軍隊高射機槍陣地。

  徐州以北地區作戰

  徐州會戰2月下旬,日軍第2集團軍開始分路南犯。東路第5師從山東濰縣(今濰坊)南下,連陷沂水、莒縣、日照,直扑臨沂。第3軍團第40軍等部節節抵抗。第59軍奉命馳援,3月12日到達臨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協同第40軍實施反擊,激戰5晝夜,重創日軍,迫其向莒縣撤退。西路日軍第10師長瀨支隊(相當於旅)從濟寧地區西渡運河,向嘉祥進攻,遭第3集團軍頑強抵抗,進攻受挫﹔瀨谷支隊(相當於旅)沿津浦鐵路南進,3月14日由鄒縣(今鄒城)以南的兩下店進攻滕縣(今滕州)。守軍第22集團軍第41軍英勇抗擊,傷亡甚重,苦戰至17日,該軍守城的第122師師長王銘章殉國,滕縣失守。

  台兒庄地區作戰

  徐州會戰3月20日,日軍第10師瀨谷支隊南進連陷臨城(今薛城)、棗庄、韓庄后,不顧第5師和第10師長瀨支隊在其兩側進攻受阻,孤軍深入,向台兒庄突進,企圖一舉攻佔徐州。李宗仁以第2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率部固守台兒庄,第20軍團軍團長湯恩伯率部讓開津浦鐵路正面,轉入蘭陵及其西北雲谷山區,誘敵深入,待機破敵。3月23日,日軍由棗庄南下,在台兒庄北側的康庄、泥溝地區與守軍警戒部隊接戰。24日起,日軍反復向台兒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內。守軍第2集團軍頑強抗擊,與日軍展開激烈的爭奪戰。第五戰區以第20軍團主力向台兒庄機動,拊敵側背,與第2集團軍形成內外夾擊之勢,並令第3集團軍進至臨城、棗庄以北,斷敵后路。日軍為解台兒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師坂本支隊(相當於團)從臨沂馳援,進至蘭陵北面的秋湖地區,即被第20軍團第52軍卷擊包圍。4月3日,第五戰區發起全線反攻,激戰四天,殲滅日軍瀨谷支隊大部、坂本支隊一部共萬余人。其余日軍殘部於7日向嶧城、棗庄撤退。

  參加徐州會戰的日軍裝甲部隊。

  徐州附近地區作戰

  徐州會戰中國最高軍事當局令第五戰區集中兵力於徐州附近,准備再次聚殲日軍。日軍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牽制對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圖從側后包圍徐州,殲滅第五戰區主力。4月18日,日軍第10、第5師分別從山東嶧城(今屬棗庄)和臨沂西北的義堂地區南進,對守軍第2集團軍和第20、第3軍團及第27軍團第59軍實施牽制性進攻。守軍頑強抗擊,至月底,將日軍阻止在韓庄、邳縣(今邳州)和郯城一線。5月5日,日軍開始從南北兩個方面向徐州西側迂回包圍。在南面,第9、第13師從蚌埠地區分別沿北淝河、渦河西岸北進,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屬河南)后,向江蘇蕭縣、碭山(今均屬安徽)進攻﹔第3師由蚌埠進入大營集地區,向宿縣(今宿州)進攻。在北面,第16師由山東濟寧渡運河,至14日,連陷鄆城、單縣、金鄉、魚台后,向江蘇豐縣、碭山推進﹔第14師從河南濮陽南渡黃河,陷山東菏澤、曹縣后,直插河南蘭封(今蘭考)﹔同時,第10師將韓庄、台兒庄地區的作戰交由第114師接替后,在夏鎮附近渡過微山湖,向沛縣(屬江蘇)進攻。由於日軍已形成對徐州的四面合圍態勢,5月15日,中國最高軍事會議決定放棄徐州。16日,第五戰區命令各部隊分別向豫、皖邊界山區突圍。19日徐州陷落。日軍沿隴海鐵路西進,6月6日佔領開封。為阻止日軍前進,蔣介石9日下令在鄭州東北花園口附近炸開黃河大堤,河水經中牟、尉氏沿賈魯河南泛。日軍被迫向黃泛區以東地區撤退。會戰結束。

  徐州會戰要圖此役,中國軍隊廣大官兵英勇奮戰,首先在南線將日軍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與北線日軍會合的企圖﹔繼而在北線將東路日軍擊敗於臨沂地區,又將西路日軍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區,粉碎日軍在台兒庄會師的計劃。在台兒庄地區作戰中,第五戰區採取積極防御戰法,以一部擔任內線防御,另一部置於外線作戰,攻防結合,靈活機動,獲得大捷。隨后,最高軍事當局不顧敵強我弱的總體形勢,調集大軍在徐州附近,企圖與日軍決戰,因而使會戰在后期陷於被動。盡管如此,這次會戰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遲滯了日軍進攻速度,為部署武漢保衛戰贏得了時間。

  戰役評論

  此戰,日軍動用8個師、5個旅約30萬人,中國參戰部隊前后有70個師約100萬人,歷時5個月,中國軍隊廣大官兵英勇奮戰,首先在南線將日軍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與北線日軍會合的企圖﹔繼而在北線將東路日軍擊敗於臨沂地區,又將西路日軍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區,粉碎日軍在台兒庄會師的計劃。在台兒庄地區作戰中,第五戰區採取積極防御戰法,以一部擔任內線防御,另一部置於外線作戰,攻防結合,靈活機動,獲得大捷。隨后,最高軍事當局不顧敵強我弱的總體形勢,調集大軍在徐州附近,企圖與日軍決戰,因而使會戰在后期陷於被動。盡管如此,這次會戰鉗制和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遲滯了日軍進攻速度,為部署武漢會戰戰贏得了時間。

(責編:張湘憶、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