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盤點:國共抗戰名將和他們的經典戰例

2013年08月16日08:49   來源:新華軍事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抗日傳奇:抗戰英雄將領和他們指揮的經典戰例

  車橋戰役歷史照片。

  第三方案的優點是明顯的,首先,打下車橋后,敵人可能放棄一大片地區,可以得到最有利的戰役效果,其次,車橋處敵中心地區,是敵人的心臟,工事堅固又有日軍駐守,敵人自以為安全,而敵人認為安全的地方,正是最容易得手的地方,這是戰爭的辯証法,可以採取掏心戰術,隱蔽接敵,突然進攻,必能收出奇制勝之效﹔再則車橋周圍的地形也較有利於我。為此決定選擇第三方案。

  車橋座落在澗河(又名菊花溝)兩岸,東西二華裡)南北一華裡半,河道上有五座橋梁,俯瞰全鎮,形如“車”字,是以得名。敵偽佔領后,駐扎日軍一個小隊,約四十余人,偽軍一個大隊,約五百余人。他們加高圍牆,拓寬外壕,架設鐵絲網,修建了五十三座碉堡,構成了綿密的交叉火力網。以車橋為中心,在外圍還有十幾個堅固據點相拱衛。車橋地處中心,來援方向較多,但敵兩個師團部的駐地徐州、揚州,距車橋都比較遠,估計不一定來援,其主要增援方向可能來自淮安。為此,粟裕他們決定調集主力第一、第七、第五十二團和蘇中軍區教導團及第四分區特務團等共五個多團的兵力,採取攻堅打援並舉的方針,決心不惜犧牲,堅決攻佔車橋﹔同時殲滅敵人的增援部隊,各阻擊部隊堅決保障兩天兩晚之戰斗警戒任務。順便說一句,有的同志把這次的作戰方針表述為“攻堅打援並舉,以打援為主”,這不太確切。打援的部隊雖多一些,但我們的目的是攻取車橋,解放這一片地區。

  在此以前,新四軍一師對日寇打的都是游擊戰,這次集中五個團的兵力,還有地方武裝和民兵配合,以游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對日寇舉行這樣規模的攻勢作戰,在蘇中抗日游擊戰爭中是沒有前例的。所以一師狠抓了戰役前的准備,特別重視協同作戰的准備。第一,對敵情的判斷,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情況,作了審慎周密的預案和計劃,對我方部隊集中時間、地點、開進路線、攻擊時間作了精密的計算和要求,以減少戰時協同的困難。第二,統一了彈藥、器材、糧秣、野戰醫療、運輸等后方勤務工作,還根據我們所擬採用的戰術手段,特制了一批攻堅器材,如連環雲梯、單梯三角鉤、爬城鉤、麻繩、煤油、棉花、竹竿、土坦克、炸藥、煙幕彈、沙包,還准備了火箭、燈籠、電話等通訊聯絡工具。第三,動員群眾支援前線,征集了大批船工和船隻,組織群眾及時配合戰時勤務,戰后平毀敵人據點工事。第四,戰前對部隊進行編組,將互相較為了解、戰斗作風特長相仿的部隊,臨時編成一個建制,共編為三個縱隊、一個總預備隊,適當調整了組織與干部。第五,在戰役發起前十余天,即由師部和各主攻部隊派出得力干部,進入車橋和蘆家灘伏擊陣地作實地偵察,並依據實地情況,進行戰前訓練。 政治動員工作做得很充分,召開了各種形式的動員會,頒布了戰時獎懲條例,組織了突擊隊、突擊組,互相提出戰斗競賽。 在組織指揮上,一師前方司令部與一分區司令部暫時合並,組成野戰司令部。粟裕和副師長葉飛也作了分工,葉飛負責戰場指揮,粟裕掌握全局。

  車橋戰役歷史照片。

  車橋被攻,附近據點的日偽軍紛紛出援。由寶應縣城東北塔兒頭、曹甸鎮出動的日偽軍100余人,進至大施河時,觸發地雷並遭第52團等警戒部隊阻擊,被迫退回。駐淮陰、淮安等地的日軍第65師第72旅山澤大隊等部,共700余人,分4批乘汽車馳援車橋。其第1批增援日軍240余人駛至蘆家灘附近時,即遭第1團堵擊,並進入預設雷區,傷60余人,阻擊部隊乘勢奮勇出擊,又殺傷一部。接著,第1團以正面防御結合側后突擊,又給逐次增援的日軍以打擊,迫其猬集於韓庄固守。5日晚,第1團等部對韓庄日軍發起攻擊,經白刃格斗,將其大部殲滅,其殘部向西逃竄。其間,日偽軍200余人乘夜暗繞開正面防御陣地,從右翼蘆葦蕩偷涉迂回,企圖繼續增援車橋。第1團發覺后予以堵擊,殲其一部,其殘部竄入小馬庄后亦被殲。7日,困守車橋小土圍內負隅頑抗的日軍乘隙逃往淮安。第1師兼蘇中軍區所屬各部乘勝擴張戰果,至13日相繼收復涇口、曹甸鎮等據點10余處,戰役勝利結束。在戰役過程中,日本人反戰同盟蘇中支部盟員,勇敢地參加火線政治攻勢,其中鬆野覺光榮犧牲。

  此役,經一天兩夜的戰斗,共殲日軍大佐以下465人(生俘24人)、偽軍483人(生俘168人),打通了蘇中與蘇北、淮南、淮北地區的戰略聯系,鞏固和擴大了蘇中抗日根據地,實現了蘇中抗戰形勢的根本好轉。車橋戰役后,新華社向全國播發了‘車橋大捷’的消息,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祝賀勝利,總指揮粟裕也作為抗戰名將聞名遐邇。

(責編:張湘憶、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