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抗日傳奇:抗戰英雄將領和他們指揮的經典戰例
佟麟閣與盧溝橋抗戰

佟麟閣將軍像。
佟麟閣20歲時投筆從戎,入伍於馮玉祥麾下,轉戰南北,剿匪平藩,屢立戰功,深為馮玉祥器重,先后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等職。1930年中原大戰馮玉祥討蔣失敗后不久,佟麟閣與馮玉祥卸甲歸田,總結以往斗爭的經驗教訓,尋求救國之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了九一八事變,炮轟沈陽北大營,燃起侵略中國的戰火。1932年佟麟閣應29軍軍長宋哲元的邀請,出山任職,1933年日軍佔山海關后,宋哲元任命佟麟閣為張家口警備司令,安定后方。 2月,日寇向長城各口——獨石口、古北口、喜峰口進犯,中國駐軍奮起抗戰,29軍奉命在喜峰口抗擊日寇,前方將士在前線激戰時,佟麟閣在后方積極備戰,維持局勢,保障供給,使前線將士無后顧之憂,保証了長城前線戰斗的勝利。1933年5月,馮玉祥在張家口組織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佟麟閣任同盟軍第一軍軍長兼代察省主席,領導對日作戰,保衛察省,收復失地。同盟軍被迫撤銷后,佟麟閣深感抗日之志未遂,退居北平香山,以待報國之機。
宋哲元擔任冀察政務委員長后,任命佟麟閣為29軍副軍長兼軍事訓練團團長,負責軍事,坐鎮南苑。佟麟閣曾對部下說:“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閣若不身先士卒者,君等可執往天安門前,挖我兩眼,割我兩耳。”有志抗日救國的青年,仰慕佟將軍堅決抗日的聲譽,紛紛趕來參加29軍。七七事變爆發后,佟麟閣以副軍長之職負責軍事指揮,以軍部名義向全軍官司兵發出命令:凡是日軍進犯,堅決抵抗,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時人在《北平時報》贊佟麟閣說:“佟副軍長善治軍,第二十九軍紀律嚴明,勇於作戰,而於老百姓秋毫不犯,佟將軍訓練之力也。”“軍士於烈日守城,各隊前置水一桶,用開水以止渴,商民感激欲泣,敬獻西瓜,堅決不受,對老百姓恭而有禮,殺敵則勇猛武倫,堪稱模范軍人”。
1937年7月28日,日軍向北平發動總攻擊,進犯南苑,時任第29軍副軍長的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指揮29軍死守南苑,佟麟閣被機槍射中腿部,部下勸其退下,他執意不肯,仍帶傷率部激戰。與日軍從拂曉戰至中午,頭部又再受重傷,終因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時年45歲。
佟麟閣是全面抗戰爆發后捐軀疆場的高級將領,馮玉祥將軍聞訊后,懷悲寫下《吊佟趙》一詩,悼念佟麟閣和一同犧牲的趙登禹將軍。佟麟閣骨骸尋獲后,夫人彭靜智及子女含悲收斂,隱姓埋名,寄厝於北平柏林寺,寺中方丈出於對將軍抗日愛國的敬慕,即使是北平淪陷,也始終嚴守秘密,其靈柩前隻擺放著“先府君胡口口之靈”的牌位,直到抗戰勝利后國奠於香山。1937年7月31日,國民政府追贈為佟麟閣陸軍上將。1946年7月28日,國民政府又以隆重的國葬,將佟麟閣將軍的靈柩從柏林寺移葬於北平香山的蘭澗溝的坡地上,1947年3月13日,佟麟閣生前在北京居住過的南溝浴大街被命名為佟麟閣路。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范”。1979年8月,中共北京市委追認佟麟閣將軍為抗日陣亡革命烈士,並將其墓修葺一新。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