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新中國成立后中共歷屆中央領導集體形成始末

宋毅軍
2013年06月07日11: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2.中共十二大中央領導集體進行的新老交替

1982 年中共召開十二大時,已經形成了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把握全局,以中央書記處在第一線具體負責日常事務的領導格局。十二大選舉產生鄧小平為主任的中央顧問委員會,這是“解決黨的中央領導機構新老交替的一種組織形式,目的是使中央委員會年輕化,同時讓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線之后繼續發揮一定的作用”。當然,這是一種過渡,最根本的是建立退休制度,廢除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的終身制。鄧小平認為,盡管十二大基本上解決了新老交替問題,但黨中央領導機構成員還是年齡偏大。召開十三大尚需五年,而培養黨中央領導集體新成員又刻不容緩。所以,他和其他老同志經過反復考慮,建議黨中央在十二大和十三大期間召開一次全國黨代表會議,再挑選一批年輕領導干部,充實到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員會、國務院中來,加快黨和國家領導干部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步伐,“中心目的是實現年輕化”。

鄧小平在1985 年召開全國黨代表會議前夕再三重申:為什麼要開這次黨代表會議,主要是選拔一批年輕人進入中央委員會,是為了后繼有人,這是一個戰略安排。是使中央委員會、政治局、書記處更年輕化一些,這是黨代會的“真正目的”。如果隻討論第七個五年計劃,不開這次黨代會也可以。我們要建立第三梯隊,以后還要建立第四梯隊,第五梯隊,從而保証我們改革開放政策的連續性。他認為,現在比較年輕的干部,將來也要向更年輕的人交班,若干年后恐怕也要到顧問委員會裡去。他希望老同志“開明一點,要從大局著眼”,對有才干的人就要積極去發現。發現了就認真提拔。總之,對建立第三梯隊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硬著頭皮也要解決,如果猶豫,一旦有事,損失就大了。

1985 年9 月召開全國黨代表會議,選舉很多年輕領導干部進入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局,從而使黨中央領導機構在年輕化的道路上又邁出一大步。但是,鄧小平仍然認為,黨中央領導機構年輕化並不是這一次就止步,以后還要繼續走下去。值得注意的是,他在這次會議上,要求新老干部針對新的實際,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防止一些同志特別是一些新上來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復雜的斗爭中迷失方向。提拔年輕領導干部,要注意在根本問題上提醒他們,幫助他們。實踐証明,鄧小平這種批評多麼重要,多麼及時啊!

有一次,鄧小平會見外國某共產黨組織領導人。對方詢問怎樣解決自己黨內領導層存在的老化的問題時,鄧小平干脆地回答,我看要大膽提拔,讓年輕人干,對這個問題要解放思想,不敢接受年輕人是膽子太小。對年輕人要鼓勵、要幫啊!在他看來,按照“四化”標准建設好黨的各級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領導的“ 第三梯隊”, 具有“ 戰略意義”,是一項“戰略決策”,“戰略安排”。可見,這個問題在鄧小平心目中佔有多麼重要的位置。

同時也非常艱難,很不容易做到。某種程度上講,甚至比實現農業、工業、科學、國防現代化還要難。盡管如此,還是要努力去做,否則,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就是一句空話。他設想,徹底完成黨中央領導機構年輕化需要十年到十五年時間,召開十三大,使領導機構更年輕化一些,十四大再前進一步,十五大完成這個任務,實現完全年輕化的目標。從而使黨和國家的領導層更具有活力,保証我們的政策的連續性。他滿懷希望地說:哪一天中國出現一批三四十歲的政治家、經濟管理家、科學家、文學家,這個家那個家就好了。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