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馬列主義,懂得多一些更好。就是說,要搞馬列主義,不搞修正主義。”
“第二條,要為大多數人民謀利益,為中國人民大多數謀利益,為世界人民大多數謀利益”。
“第三條,要能夠團結大多數人。所謂團結大多數人,包括從前反對自己反對錯了的人,不管他是哪個山頭的,不要記仇,不能‘一朝天子一朝臣’。”
“ 第四條, 有事要跟同志們商量, 要充分醞釀,要聽各種意見,反對的意見也可以讓他講出來。要講民主,不要‘一言堂’,”“共產黨人要搞民主作風,不能搞家長作風。”
“第五條,自己有了錯誤,要作自我批評。一個指揮員指揮打仗,三個仗,勝二個,敗一個,就可以當下去。打主意,對的多,錯的少一點,就行了。”
毛澤東在這裡根據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講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按照自己的規律前進的。無產階級的大人物,像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不是都逝世了嗎?世界革命還是在前進。”“但是,接班人的問題還是要部署一下。要准備好接班人。無產階級的革命接班人總是要在大風大浪中成長的。”
二、鄧小平為核心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
1978 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鄧小平曾回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建立了一個新的領導集體,這就是第二代的領導集體。在這個集體中,實際上可以說我處在一個關鍵地位。”“第二代實際上我是核心。”重要成員還有陳雲、葉劍英、李先念,等等。雖然“我算是個領班人,但我們還是一個集體。”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在1975 年至1978 年﹔主要特征是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對我們這個集體,人民基本上是滿意的,主要是因為我們搞了改革開放,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路線,而且真正干出了實績。”因為事實証明,“ 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進一步証明了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正確領導和堅強有力。
1.黨心所向眾望所歸
1975 年1 月至1976 年4 月,鄧小平先后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第一副總理等黨政軍很重要領導職務,並先后主持過國務院和黨中央日常工作,領導各行各業進行全面整頓(直至后來被錯誤地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國內外認為這是中國主要領導人新老交替的重要征兆。1975 年6 月,一些外賓在與鄧會面時表示:鄧先生負有重大責任了,當客人對他曾被作為修正主義分子攻擊過,現在卻又成了中國政府的第三號人物大惑不解時,鄧謙遜地講:我也不是什麼第三號人物,我是在毛主席、周總理的領導下做一部分具體工作的人。當客人稱贊中國有他這樣一個領袖也是中國的一個榮幸時,他仍舊謙遜地表示自己是一個做具體工作的。他強調,我們講路線決定一切,但路線也要由什麼人來執行,特別是領導核心。不加強就不能執行好的路線,就沒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