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也講,培養接班人“是黨中央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所以,要吸取教訓,在人民群眾中發現、培養、選擇新一代的接班人。重病纏身的周恩來,在9 月7 日他生前最后一次接見外賓時,還鄭重地講:經過半個多世紀毛澤東思想培育的中國共產黨,是有許多有才干、有能力的領導人的,現在,第一副總理已經全面負起責任來了。鄧小平同志很有才能,你們完全可以相信,他將會繼續執行我黨的內外方針。這時,毛澤東在心目中,也是把鄧作為周的接班人或他本人身后主政的人選之一。同月,他在會見外賓時曾說:現在天下最窮的不是你們,而是我們。我們有八億人口,我們現在有領導危機,總理身體不好,葉劍英身體也不好。我82歲了,我也有病。他手指著陪同會見的鄧說:隻有他算一個壯丁。
鄧小平不負眾望,卓有成效地進行全面整頓,但結果是於1976 年4 月被錯誤地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又一次被打倒,但是,以他為主要代表並在實踐中被証明是黨的正確領導,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擁護。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實的主要群眾基礎由此奠定。
2.葉劍英等重要成員的作用發揮
1976 年10 月,成為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的葉劍英、陳雲、李先念等,和華國鋒、汪東興一起,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在危急時刻毅然決然地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 結束了“ 文革” 這場災難。“從組織上打跨了‘四人幫’反黨集團。”從而為新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清除了基本障礙。
堅決阻止“四人幫”篡黨奪權,使黨和國家、軍隊領導權始終掌握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手中,這是建立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必須解決的根本問題。
“文革”期間,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深刻總結了國際共運史上和我們黨在培養接班人方面的經驗教訓,著重指明原蘇聯共產黨在這方面的教訓,提出了防止帝國主義和平演變等重要觀點。他們認為,蘇共是列寧建立的黨,蘇聯是列寧建立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列寧去世后,斯大林堅持列寧的路線。列寧、斯大林算是第一代了。斯大林去世后,赫魯曉夫自1954 年上台以后的20 多年中,把列寧建立的黨和社會主義國家,變成了修正主義的黨和社會帝國主義國家。赫魯曉夫、勃列日湟夫算第二代,第二代就變化。西方國家鑒於蘇聯第二代出了問題,就把希望寄托在中國黨的第二代、第三代身上。所以,我們要總結這個經驗,對青年進行教育,引導青年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鄧小平曾對外賓風趣地說:事情要靠年輕人了,這種話可能對年輕同志來說有點不敬了,擺老資格了,但這是自然規律,老的總要慢慢地退出舞台,由年輕人來接班。總之,“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命運,歸根到底要決定在青年的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