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習近平為總書記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
每個國家最高層權力的新老交接,不僅是該國令人矚目的政治核心問題,同時也是世界政治史上的破解棘手的重大難題。古今中外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都反復印証著其極端重要性。翻開國際共運史冊可以看出,權力交接在很長時期內困擾著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甚至到解體也未能破解。然而,經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共中央領導集體的艱辛探索和不斷努力,終於在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功績,在國際共運史上落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共十八大和一中全會,選舉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以及決定了以他為主席的新一屆中央軍委,今年“兩會”又選舉產生了國家領導機構,標志黨政軍領導機構新老交替的實現。
1 胡錦濤主持會議推薦中央政治局委員
2007 年召開的中共十七大閉幕后的第二天,新華社播發《為了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黨的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產生紀實》。首次介紹中央政治局委員的產生過程,透露了在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產生之前,召開了第一次民主推薦可新提名為中央政治局組成人員預備人選會議的重要信息。
2007 年6 月,胡錦濤主持黨中央在北京召開的黨員領導干部會議,與會人員每人發到一張橘紅色的民主推薦票。“票頁正面寫著‘可新提名為十七屆中央政治局組成人員預備人選的民主推薦票’。打開推薦票,是一個按姓氏筆畫排列的近200 人的名單,他們都是符合中央確定的可新提名為十七屆中央政治局組成人員預備入選條件的63 周歲以下正部長級干部和軍隊正大軍區職干部,供與會同志推薦時參考。” 民主推薦會當場一人一票投票,按票數多少,排列出了十七屆政治局成員預選名單,當然也是為進入政治局常委會的人選提供了參考,這就是習近平、李克強兩位60 歲以下的常委進入常委會的背景,從而為完善黨和國家領導人產生機制積累了重要實踐經驗。民主推薦之后,黨中央就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的組成方案反復進行醞釀,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建議名單。在十七大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這份名單,決定提請黨的十七屆一中全會和中央紀委第一次全體會議分別進行選舉、通過、決定。2012 年5 月,胡錦濤又一次主持黨內高級干部推選十八大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預備人選。期間經過幾次反復。而“在醞釀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時,一批老同志以黨和人民利益為重,以對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高度負責的精神,主動表示退下來,讓年輕同志上來,表現出了共產黨人的寬闊胸懷和高風亮節。”這是新華社播發《為了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黨的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產生紀實》中所強調的問題。
的確,從胡錦濤擔當總書記到其他同志擔任常委的10 年中,他們心中牢記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領導同志的囑咐,沒有辜負幾千萬黨員、十多億人民的信任,忠心耿耿,兢兢業業,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始終堅持不懈地全力以赴,努力想全方位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竭力想改善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總之,可以說是嘔心瀝血,殫精竭慮。他們無愧於中國共產黨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