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2 月中旬后,為確保海外中國公民的生命安全,中共中央、國務院運籌帷幄,前后方、各部門通力合作,創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撤僑行動,讓世界見証了中國“外交為民”的崇高理念。他分管工業、交通、社保等重要領域,同時任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主任。2010 年3 月,山西省王家嶺煤礦發生嚴重透水事故。他連夜趕赴現場指揮,成功救出115 名被困礦工。“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后,張德江代表中央及時趕到現場,指揮救援,始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他明確指示殘骸不能埋,要做好現場保護和事故車輛的妥善保存,為事故調查分析提供條件。現在,他擔任全國人大委員會委員長。
——第四位也是7 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最年長的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是浙江紹興人,1945年出生在革命聖地延安,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曾做過16 年的技術工作,並先后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負責人,煙台市長及青島市長、市委書記,上世紀80 年代中期,作為煙台市市長,俞正聲在中國率先寫下的房改第一筆,成為一項有標志性的改革突破。在青島工作期間,他也因此得到了“品牌市長”的美譽。后擔任建設部部長,湖北省委書記,2007 年起擔任上海市委書記。自2002 年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任十六屆、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67 歲的俞正聲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進入中共最高領導層。“多做實事,多解決問題,不求波瀾壯闊,但求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是俞正聲的從政信條。
11 月20 日,上海召開黨政負責干部大會,俞正聲正式卸任上海市委書記。他主政上海的五年,正值這座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進入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長期扮演中國經濟增長火車頭角色的上海經濟面臨新的挑戰。持續時間長達半年的上海世博會,吸引了7 300 多萬人次參觀,最高峰日突破103 萬人次,屢創紀錄的上海世博會,最終兌現了“成功、精彩、難忘”的承諾。
在建設部部長任內,他把建設部的第一中心工作定為“抓質量”,他曾語重心長地說“再不把質量問題放在第一的位置上來研究,採取堅決的態度來對待,我們會有負於人民的”。在湖北,俞正聲大力發展武漢城市圈、壯大縣域經濟,這“兩大抓手”成為湖北發展的重要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