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可知,毛澤東把自己和劉、朱、周擺在了“第一線”,1904 年出生的任弼時已經在1950 年過早病逝。准備擺在“第二線”的年輕常委是陳雲和鄧小平。因為彭真原來在1945 年七大時就是政治局委員,不久又被增補為書記處候補書記。而鄧小平當時僅僅是中央委員,只是1952 年到中央工作以后才進入中央政治局。所以,在談到由鄧小平擔任總書記(常委)職務時,鄧小平表示這樣不順,他講:“我還是比較安於擔任秘書長這個職務。”
毛澤東接過他的話頭指著說:“他願意當中國的秘書長,不願意當外國的總書記。其實,外國的總書記就相當於中國的秘書長,中國的秘書長就相當於外國的總書記。他說不順,我可以宣傳宣傳,大家如果都贊成,就順了。”
鑒於上述情況,毛澤東出面做工作,他根據幾十年特別是鄧小平來中央工作的近距離關注后說:“我看鄧小平這個人比較公道,他跟我一樣,不是沒有缺點,但是比較公道。他比較有才干,比較能辦事。你說他樣樣事情都辦得好呀?不是,他跟我一樣,有許多事情辦錯了,也有的話說錯了﹔但比較起來,他會辦事。他比較周到,比較公道,是個厚道人,使人不那麼怕。我今天給他宣傳幾句。他說他不行,我看行。順不順要看大家的輿論如何,我觀察是比較順的。”
話題一轉,毛澤東一邊說一邊指著自己,把鄧同自己聯系了起來:“不滿意他的人也會有的,像有人不滿意我一樣。有些人是不滿意我的,我是得罪過許多人的,今天這些人選我,是為了顧全大局。你說鄧小平沒有得罪過人?我不相信,但大體說來,這個人比較顧全大局,比較厚道,處理問題比較公正,他犯了錯誤對自己很嚴格。他說他有點誠惶誠恐,他是在黨內經過斗爭的。”顯然,這是指在中央蘇區時經受的反對“鄧、毛、謝、古”的錯誤斗爭。
在討論中間,在1945 年七大時就是政治局委員,不久又被增補為書記處候補書記的陳雲也曾表示,他當副主席不適當,可以不必加他。為此毛澤東也特地為他講了這樣一段話:“至於陳雲同志,他也無非是說不行、不順。我看他這個人是個好人,他比較公道、能干,比較穩當,他看問題有眼光。我過去還有些不了解他,進北京以后這幾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問題尖銳,能抓住要點。所以,我看陳雲同志行。至於順不順,你們大家評論。他是工人階級出身,不是說我們中央委員會裡工人階級成分少嗎?我看不少,我們主席、副主席五個人裡頭就有一個。”
最后,毛澤東說:“請你們在代表裡頭醞釀一下,因為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主席、副主席要一道提出一個整個的名單,要一道選。至於常委,准備就由主席、副主席和總書記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