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曾不隻一次說:“作為團干部,一要做人,二要做事,最后才是當領導。”在1993 年5 月的團十三大上,李克強接掌團中央一把手。改革開放之初,特別是鄧小平“南方談話”以后,他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跨世紀一代青年的光榮責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最終確立,在很大程度上要靠這一代青年的探索和實踐。”由團中央書記處直接組織的“新時期我國青年工作的現狀與發展戰略調研”啟動,李克強要求:調研不能就團論團,要跳出團的圈子,放在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不要帶框框,不是去找論據,一切結論要產生於調查研究之后。當他告別15 年的團中央工作生涯后,開始展開他從政之路的又一個15 年。
2000 年下半年,李克強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親自主導了河南省的“十五”規劃編制工作,從而梳理、確立了河南面向未來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2002 年末升任河南省委書記之后,又提出“中原崛起”,夾在東南沿海和西部大開發之間的河南開始嘗試走出“窪地”。2004 年底李克強轉任遼寧省委書記,上任時間不長,就跑遍了全省12 個地級市和沈陽、大連兩個副省級城市。2007 年,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他曾經告訴來訪的美國駐華大使,他更喜歡通過三個指標來追蹤遼寧的經濟動向:全省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已放貸款量,以擠掉統計數字的水分。2012 年4 月,李克強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一落座就跟左右外國政要順暢地交流。開幕主旨演講流露“自信風度”,演講開頭,他脫稿說,身在博鰲就能“博覽天下”。2012 年12 月召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調研座談會上,他要求參會的中央部委和地方負責人認真研究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的政策。他說:“一些領域的盈利虧損,可以讓民營企業來投資、承擔。而政府要做的,是把握宏觀,把握經濟總量。”半個月后的長江流域改革與發展座談會上,他又提出:“政府的行政力量很難替代市場,我們倒不如專心考慮如何創造好的發展環境,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
“拒絕改革的人可能不會犯錯誤,但要承擔歷史責任”,他的這句話被媒體多次援引,而這也被視作他對自己和同僚的有力提醒。當青年李克強成長為總理時,改革開放也正待增添新的含意,期待新的制度突破。“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的先導,解放思想重在實際行動。”李克強這樣說。
——第三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德江也當過知青,不過他和在西北陝西的習近平、安徽的李克強地點不同,他是在東北的吉林省少數民族自治州。張德江1946 年11 月生於遼寧省台安縣。1968 年從吉林省長春市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羅子溝公社插隊,由於表現出色,他成為當時100 多名下鄉知青中第一個入黨的人。1972 年到1975 年,張德江在延邊大學學習,后任延邊大學朝鮮語系黨總支副書記,1978 年到1980 年,他在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留學。知青經歷磨練了他吃苦耐勞的品格,也讓他對農村和學校基層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1983 年,37 歲的張德江告別延邊大學副校長的職務步入地方工作政壇,擔任吉林省延吉市委副書記,后升任延邊州委副書記。1986年,他上調北京,任民政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