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新中國成立后中共歷屆中央領導集體形成始末

宋毅軍
2013年06月07日11: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曾經自述:“我本身就是個苦孩子,我的責任是恪盡職守做好工作,老老實實做人,全心全意服務。”1946 年11 月,張高麗出生在“東海邊上的小村庄”福建晉江東石潘徑村。他的祖輩都是當地貧苦的農民。他的親兄長現在還在農村,還是農民。張高麗不滿3 歲時父親就過世了,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和農民一起上山種田下海捕魚,雖然家境十分貧寒,但張高麗憑著勤學苦讀,考入了晉江僑聲中學,后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廈門大學經濟系。1970 年8 月,大學畢業后遭遇“文革”,他被分配到中央大企業石油部茂名石油公司后勤部總倉庫當起重搬運工。那時,他幾乎每天都要去扛水泥,每包50 公斤。“文革”結束后,張高麗從公司團委副書記一直升到茂名石油工業公司煉油廠黨委書記。1984 年,張高麗以中國石化總公司茂名石油工業公司經理身份兼任茂名市委副書記,又升任廣東省經濟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他生在福建,先后任職廣東、深圳、山東和天津,都是國家東部沿海地區。

1988 年,張高麗出任廣東省副省長,之后擔任常務副省長、省委副書記,並在10 年后兼任深圳市委書記。主政深圳的四年正是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和香港回歸祖國的最初四年,他提出讓深圳“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目標,努力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被之后的歷屆政府所傳承。

2001 年底,張高麗北上山東,先后出任省長、省委書記。主政山東期間,張高麗致力於發展外經外貿、高新技術、民營經濟“三個亮點”,積極實施東部突破煙台、中部突破濟南、西部突破菏澤的“三個突破”和建設半島城市群的戰略,為山東經濟謀劃了戰略布局。很多人還記得他當選山東省長時,曾在人大代表面前承諾:“一定要保持與老百姓的血肉聯系,當一把雨傘,為老百姓遮風擋雨﹔當一頭黃牛,為老百姓耕地種田﹔當一塊石頭,為老百姓鋪路搭橋。”

11 月21 日,張高麗卸任天津市委書記,他表示,“今后如果有人打著我的親屬、朋友或身邊工作人員的旗號來辦事,無論是真是假,還是三句話:一不要接待,二不要給情面,三決不允許給辦事。”張高麗因為長期在沿海發達省份和改革開放前沿地區工作、具有管理大城市的豐富經驗而備受各界期待。

2007 年3 月,主政天津五年多,張高麗始終堅持“標准要高,要求要嚴,工作要實,調子要低,效果要好,多辦實事,少說多干”的原則,努力促進各項工作站在高起點,搶佔制高點,達到高水平。在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雙趨緩”的背景下,2007 年至2011 年天津實現連續五年GDP 年均增長16.5%,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8.4%,人均GDP 去年達到1.3 萬多美元,躍居全國第一。

3   習近平的首次國內視察和國際出訪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當選總書記后的首次公開講話,鮮明宣示了他帶領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堅定決心。他在和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說:“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